1. 易商小說
  2. 朕可不能死!朕還冇一統天下呢!
  3. 第146章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偏要點燈 作品

第146章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吏部尚書冉參:“老臣以為,國之根本乃百官清廉自守,勤政無私!”

“非也!聖人曰: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禮部尚書萬承書緩緩出列,左手執笏,右手撫胡,搖頭晃腦道:“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大胤以禮治邦,國之根本是為禮儀!”

吏戶禮三部尚書已各抒己見,但卻無一例外,都不是最合適的答案。

“臣以為應是銀錢!生而為人,衣食住行皆離不開銀錢……”

見陛下未誇讚誰,孫寒江靈機一動,帶著邀功的心態搶答,希望自己能將功補過,隻求陛下不要罷免他的官職!

可話說完,依舊不見陛下有何誇讚。

容岑與小皇叔對視一眼,開始提問其他官員,“工部兵部何在?”

這兩部的尚書都在南境救災,暫由侍郎主理大事。

“臣在。”

工部侍郎陳叔餘,兵部侍郎沈善基,出奇地有默契,不約而同出列。

容岑下巴微抬,“說說。”

那兩人又異口同聲道:“微臣不才。”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非得不用,非危不戰。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陳叔餘引用《孫子兵法》,率先道:“此乃兵部於國之重,然其並非國之根本。”

爾後,沈善基道:“臣繼承父誌,入工部任職,主管土木水利工程,攻機巧設計,研紡織工業。雖於家國社稷有利,但臣亦以為,工部當不上國之根本。”

他們看得還挺清楚的。

容岑聽完樂了,“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什麼纔是?”

“百姓!”聞人栩的聲音乍然響起,“陛下,百姓纔是國之根本,對不對?”

容岑又與小皇叔對視一眼,再次笑了,高深莫測道:“眾卿以為呢?”

陳叔餘、沈善基:“還請陛下明示!”

言外之意,陛下無需試探,直言便是。

話落,滿朝文武齊聲道:“還請陛下皇上明示!”

容岑薄唇輕啟,淡淡說出八個字:“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百官頓悟,連連點頭。

“是了是了,先賢孟子曾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後荀子又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昔夏殷周曆世數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則?三代之君,與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憂也。秦王獨製其民,故傾危莫救也。夫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容岑欣慰,勉強達成了部分共識。

直到方纔那場大鬨劇落幕,攝政王纔不緊不慢道:“朝堂之上大吵大鬨,成何體統?好了,既然認清國之根本,那就依陛下之意,明日開始變革圖治吧。”

“不可!”崔微仍持反對意見。

攝政王揚手重拍案幾,佯裝大怒:“這不行,那不行。崔微,你莫非是想翻了大胤的天不成?”

容岑稍作安撫:“皇叔息怒,且聽崔尚書怎麼說。”

頂著攝政王的滔天怒火,崔微麵色不變,“臣以為,此等大計,即便當真要予以施行,也不該交由聞人栩!”

容岑似乎饒有興趣,“哦?崔尚書有何高見?”

“聞人栩雖為丞相之子,卻向來是京都紈絝子弟,不學無術,不堪大用!”

崔微是真的敢說,當著文武百官,還當著聞人墨和聞人栩的麵,他就這麼批斥。

攝政王氣笑了,“本王冇記錯的話,崔微你是刑部尚書,而非吏部尚書吧?”

此言一出,一般人聽了都必將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顯然崔微不在其列。他依舊麵色如常,好一副行得正站得直的做派。

是個難搞的硬茬。

容岑頂了頂後槽牙——她先前在新時代,口中長了幾顆大智齒,存在感巨強,以至於養成遇到問題頂後槽牙的習慣。

一套動作行雲流水做完,她側頭看向吏部尚書,“冉尚書以為呢?”

容岑覺得,再不落實變革,她恐怕真的要瘋!上朝談事做個決定前,還得問好幾圈這個以為呢那個以為呢,她當皇帝也當得實在太憋屈了!

冉參也是個硬茬。

吏部掌管大胤官吏的任免考覈、升降調動等事務,而冉參本人尤其喜歡寫奏摺告狀。

“休怪老夫參你一本”是他的口頭禪。

曾有官員因為此事與他爭執不休:“成天參參參,你個老匹夫,比人家專門彈劾百官的都管得多!”

攀扯出的是監察朝堂百官、向上諫言的禦使台禦史辛談何。

冉參、辛談何二人的名有異曲同工之妙。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時下科舉荒廢,官吏任免全憑人言。在此還望禮部同僚儘心費力,恢複科舉,選賢舉能,為朝效用。”

冉參先說明情況,又中正客觀地評價了一番聞人栩,“臣觀聞人小將軍似在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依他當前的功績,全權負責變革一事也無不可。”

“冉尚書慧眼識珠。”攝政王當即拍案定下,“那便如此。聞人栩,還不領旨?”

聞人栩激情澎湃,道:“臣領旨!定不負皇命!”

此事畢,又議起北邊的情況。卻不如變革耗費精力。

待一退朝,攝政王到仁政殿尋容岑,與之細細說起熙王險境,商討對策。

容岑便趁此機會提起昨兒入夜信國公送進宮裡的密信。

她道出其中怪異之處,“阮珩此人,先前同燕驍乃是摯友。現今似乎已然關係決裂,不知是因何緣由?”

攝政王神色複雜看她一眼,回想起某段極不美妙的記憶,隻覺得頭大得很。

他斟酌著言辭,思考如何說出口纔不會生嫌隙,最終還是選擇直截了當問她。

“先帝猝然駕崩,你臨危受命繼承皇位。但剛登基的那半年,你並不在大胤,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