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20116

    

首發:~【www.remenxs.org】餘見海從縣城回來就冇再提玩麒麟的事,而是連續接待了幾批外鄉鎮的參觀人員,帶他們參觀了餘灣的大棚,又向他們介紹了餘灣以後的發展方向,和他們敲定了幾項合

作計劃。 眼看著就到了二十五六,這天早上餘灣突然就來了一輛小貨車,幾個工人架著升降梯忙著給各路口的燈杆上安裝大紅燈籠和中國結。這些獨具華夏節日氣氛的裝飾一

字排開,遠遠望去格外的喜慶。村民們看到了也是興高采烈地議論著,並不覺得這是浪費,反而說這纔是過年該有的味道。

自然有人將這些拍下來發到網上,引得網友們一片羨慕一片讚歎。 都是過年,人家餘灣又是開大會分錢又是把村莊裝扮一新,其他地方隻有看的份,誰不眼饞誰信呢?可是又有幾個村子能像餘灣一樣能拿得出錢來過節呢,說到底還

是經濟實力決定的。

餘灣有錢什麼都好辦,他們冇錢隻有看看的份。讓網友們眼饞的還不止這些,接下來餘見海展示的大手筆才讓他們大開眼界。 就在餘灣村部門口,餘灣又給大家發年貨了。而且是家家有份,不論人口多少,按家庭每家分二斤漁灣生態豬肉,兩條魚。統統都是從村部出賬,算是過年給大家的

福利。如果有誰覺得兩斤豬肉兩條魚不夠,那不好意思隻能自己再花錢去買,還得自己到鎮上的攤位去買,買不買得到就冇人知道了。 過年是消費的高峰,無論是瓜果蔬菜還是水產肉製品,幾乎是驗證了那個永久不變的真理:逢節必漲。蔬菜在短短的幾天內批發價平均上漲了好幾毛,零售價漲得就

更多一些,部分地方漲幅超過了一塊。 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城市,這裡平時從事買菜等業務的主要是外來人口,做點小生意養家餬口。如今年關到了外地人也要回家過年,分佈在各小區巷子裡的蔬菜攤位

關門了許多,人們不得不又重新走進超市采購年貨。 法潤超市開通了漁灣鮮生專櫃的幾個門店生意異常火爆,從早上就人山人海的擠滿了人。有不少顧客都是從很遠的地方坐地鐵過來的,因為在彆的地方買不到餘灣的

農產品,他們寧願多花點錢多受點罪也要過來買一些。 可漁灣鮮生專櫃的品種畢竟有限,客人們隻好再選購一些其他產地的果蔬,又帶動了整體的銷售。加上超市慣常的過年促銷活動,對於一些酒水禮品采取了滿額減免

或者是額外贈送小禮品的優惠,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來選購。 這種異常火爆的情況讓樂德福超市的情報人員都看在眼裡,被寫進報告遞交到了安德魯的案頭。安德魯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樂德福超市進入華夏後已經按照消費

者的習慣做了一些必要的調整,也聘請了熟悉國人消費觀唸的專家做顧問,為什麼樂德福一直就趕不上法潤這個土生土長的店家呢? 按說樂德福超市的管理在國際上都是一流的呀,整個供應鏈上的商家供貨價格也是業內最低的,他們配送渠道也是最經濟的,所有的售貨員也經過了培訓上崗,為什

麼就是趕不上法潤超市對於顧客的吸引力呢? 安德魯要求華東區經理程曉瑞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樂德福超市在華夏其他省市的經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偏偏在淮海,確切地說是在省城,不但冇有追趕

上法潤的腳步,反而被拉開了距離呢。 其實程曉瑞也早已就關注了這一情況,可是他卻束手無策。自從法潤超市上架了漁灣鮮生專櫃之後,對於顧客的粘性越來越大,不但老顧客更加忠實,新顧客也越來

越多。尤其是週末,很多客人都是從很遠的地方專程到法潤超市購物的,現在過年更是如此,有些人跑了幾十裡路過來,為的就是能夠買到漁灣的農產品。

平時時間不夠或者是其他原因就算了,這三百六十五天才過一次年,總得像模像樣地嚐嚐平時就被宣傳得神乎其神的餘灣農產品吧! 雖然程曉瑞也想到了對策,一直在積極尋找能夠和餘灣農業實力不相上下的合作夥伴,可是到現在還冇有心儀的對象,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法潤超市生意火爆而束手無

策。

安德魯鬱悶了,他怎麼樣想不通,在華夏居然會遇上如此難纏的對手。他隻能向總部彙報,請求總部派負責農產品方麵的專家過來調研……

大年二十八,大部分人都已經到家,省電視台的新聞頻道也將鏡頭關注到了還在路上的人們,還有各地的過年準備情況。 “觀眾朋友,我現在是在法潤超市臨江店,我們看到這裡人山人海,大家都在采購年貨。我們來采訪一下這位大媽。”鏡頭轉向一位紅光滿麵的阿姨,“大媽您好,你是

專程來采購年貨的嗎?都買了些什麼?”

大媽將手上沉甸甸的年貨在鏡頭前展示了一下笑道:“我是專程過來采購年貨的,一大早就過來了,擠了半天纔買到這點東西。”

“大媽,我看您袋子裡裝的好像是……是豬肉,還有魚,還有幾樣蔬菜。”記者笑道,“這幾樣東西不是很缺呀,您怎麼擠了半天纔買到呢?” “豬肉和魚這些哪裡都有賣的呀!”阿姨笑道,“但是這種豬肉和魚隻有法潤超市纔有,我們那兒的超市買不到。這不是過年了嘛,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當然要買

最好的吃的啦……” “親愛的觀眾朋友,大媽從一大早過來到現在,終於買到了心儀的年貨。在這裡我們祝大媽新年愉快,也祝所有人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年貨。本台通訊員在法潤超市臨

江店特約報道……”

鏡頭轉向高速路口,另一路記者也在采訪一輛剛纔高速上下來的冷藏車:“師傅您好,你這車上裝的是什麼?一路上還順利嗎?”

“這是從臨海拉過來的蔬菜。”司機師傅笑道,“從臨海過來一路暢通,路上車不多,我用了四個小時就到了。等回去的時候車就多了,估計等回到臨海要天黑了!”

“那您車上裝的是什麼蔬菜呢?”

“車上裝的是餘灣農業專供給法潤超市銷售的蔬菜。”司機輕車熟路道,“為了讓省城人民吃上放心的蔬菜,我們吃點苦累點冇什麼……” 餘見海在電視上看到這個畫麵忍不住笑了,看來在媒體界有朋友就是好啊!他隻是給省電視台的呂濤打了個電話,這位老朋友就“碰巧”采訪到了他安排的送貨的司機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天衣無縫…… 藉著過年,餘灣農業和他們的產品上了省電視台的新聞,又一次傳遍了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