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20111

    

首發:~【www.remenxs.org】有人喝彩的事情就有人反對。 餘灣村將會對曆史欠賬逐步兌現的訊息傳出,南城很多村子的乾部不樂意了,私底下都罵他是個混蛋,為了出風頭把大家都推上了風口浪尖。說句實在話,這年頭能

夠在本村當乾部的,誰不是有點家族勢力在背後支援或者是在上麵有點小後台啊,要不然你換個普通人試試,要不了幾天就得滾蛋。 但是從改革開放之後,村一級的乾部換過無數屆,也都基本上遵循了一個定例,就是對於過去的債務基本上都是掛賬的,不否認不負責,總之誰也不可能當一輩子村乾部,何必去乾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何況就算是某個乾部想清理一下曆史存賬,他也冇有那個實力啊!村子裡窮得叮噹響的,連維持正常的運轉都成問題,哪裡來的錢

還賬呢!

放眼看去,各村的曆史陳欠賬都不少,漸漸地人們也都快要遺忘了,現在餘灣突然冒出來說要對陳欠賬負責,這無異於給那些債主打了一針強心劑啊!

幾乎各村都有債主上門討債,麵對著手無分文的村乾部的推辭,他們也振振有詞:人家餘灣怎麼就能還債了,你們為什麼不行?

這讓那些村乾部們鬱悶的呀,恨不得去找餘見海討個公道。恨得牙癢癢又無可奈何,隻好說儘好話先將債主勸走,以後再想辦法。 眼看著臨近年關各村都出現了債主上門的情況,個彆地方還發生了肢體衝突,鎮長孟憲平也坐不住了。這要是鬨起來驚動了上麵,他這個鎮長肯定會受到批評。他考

慮了一下就召開了村乾部會議,要求他們必須在年前將各村的債權人安撫好,哪個村子出了事村乾部直接免職。 這下子更如在湖水裡扔下了大石頭,那些村乾部苦不堪言,絞儘腦汁想辦法混過年關,幾乎是能想的辦法都想儘了,總算是將這股討債風波控製住了。不過他們對於

餘見海的印象差到了極點,恨不得咬他兩口踢他幾腳才解恨。 麵對各村乾部冇錢的訴苦,孟憲平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同樣是農村,人家餘灣也是依靠白手起家纔有今天的成就的。餘見海不比他們多兩隻手也不比他們頭上多隻角

為什麼人家能帶著全村發家致富,不僅搞了個轟動全縣的分紅大會,還主動承諾清理曆史陳欠賬呢?這究竟是人不行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 孟憲平更嚴厲地指出,如今全縣都在學習餘灣的成功經驗,全力加快農業升級,南城比起其他鄉鎮近水樓台,如果不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一舉翻身,那他這個鎮長

也當不下去,下麵的這些村乾部也要統統辭職。 孟憲平這話像是軍令狀,既是給自己立的,也是要各村的乾部向他保證。放眼現在的南城,搶先一步跟著餘灣搞大棚的董各莊等村子已經有了不錯的起色,那些動作

慢一點的村子就落後了不少,反而不如搶占了先機的林莊的幾個村子,確實也有點說不過去。 如今餘灣村的公司已經完成了升級,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在和法潤超市建立了深度合作後,也在積極尋求周邊的合作夥伴,並且也協助一些合作社向銀行爭取

貸款。這個大好的機遇如果再抓不住的話,那麼就是回家種紅薯也不冤枉。 在一些村乾部保證儘最大努力推進本村農業升級,積極融入漁灣生態體係之後,討債風波終於塵埃落定。本來債主們對於陳欠賬已經是心灰意冷了,也就是趁著這個

機會鬨一下試試看的,現在看到了轉機也就見好就收。隻要這些村子都能像餘灣一樣賺錢了,要回欠賬那是遲早的事,也不急於一時。 餘見海也冇有想到,他答應償還陳欠賬的無心之舉,居然無形中給那些遲遲不用心的村乾部箍上了緊箍咒,從側麵推動了他們開始認真對待融入餘灣農業體係這一塊

這也算是無心插柳了! 離年關一天比一天近了,在外打工回家的人更多。這些在外辛苦了一年的遊子回來聽說餘灣的變化後,是又羨慕又驚訝。在感歎在外麵錢不好掙的同時,也動了在家

務農的心思。同樣是為了掙錢養家,既然在家就可以每年賺好幾萬,那何必要離鄉背井的到外麵受罪呀! 雖然大城市燈紅酒綠的比農村繁華熱鬨,可是對於外來的務工者隻不過是一個旅居的場所,為了謀生不得不棲息的地方。在外吃辛受苦的也捨不得亂花錢,忍受著無法在父母身前儘孝,無法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就連夫妻間最起碼的親熱都隻能靠幻想和手解決,實在憋不住的也去找個廉價的地方釋放一下,又擔心染上不乾淨的毛病,

實在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現在餘灣分紅大會的視頻在朋友圈隨處可見,再加上有些人添油加醋地傳說,他們突然發現種地真的可以發家致富,也就不想再出去受罪了。這其中以三四十歲的壯

年居多,少數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還是不想在家種地,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他們是覺得麵子上過不去。 畢竟在成立打工總比在家種地聽起來要好聽一些,他們思想裡對於農民的輕視還是冇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雖然他們的父母就是農民,他們的爺爺奶奶也是農民,正

是靠著他們雙手在土地裡勞作供他們吃飯上學,成家買房,可是他們卻從心底裡對於土地是疏遠的。 然而有人動心就足夠了,隻要有人願意留下來加入到種地的行列,隻要在家的人賺到錢,那麼將來肯定會有更多的人選擇留下來以土地衛生,也將不再對在家種地難

以啟齒,或許還會引以為傲呢!

這不是一句玩笑話,彆的村子不知道,起碼說餘灣人現在要是向人家介紹自己,總會自豪地告訴人家自己是餘灣人! 餘灣,成了他們身上的標簽,也讓他們成了受到眾人矚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