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20022

    

“說彆的都是虛的,我先帶大家去大棚轉一圈,讓大家看看,在聽我講講也不遲。”餘見海笑道,“其實大家也都可能聽說過,這兩年我們餘灣確實還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還是再去看看好!”

一行人從莊子裡出來,走向最近的大棚。施誌年正指揮他的小組成員在給西紅柿吊蔓,看到餘見海帶人進來略微驚訝了一下,繼續帶人乾活,並冇有囉嗦。 這是餘灣越冬一大茬西紅柿,選用的是無限生長型的品種。這個時候有的植株已經開花了,露出了指甲大的幼果。無限生長型的西紅柿基本上都是采用吊蔓生長,儘量讓每一行每一株都充分享受到光

照,合理利用大棚內有限的空間。 由於這個時候氣溫正適宜,植株生長比較旺盛,大棚管理采取了控水控肥的管理,地麵比較乾燥。這樣可以促進植株根係生長,多吸收土壤裡的養分。在大棚頭,貼著醒目的標誌牌,上麵註明了這個

大棚的編號,裡麵種植的品種,實際栽種日期,以及小組負責人和具體的責任人。 這是今年餘見海采用的最新的管理方式,將每一個大棚的管理分到了具體的人頭上。在需要集中乾活的時候,大家一起動手。相對清閒點的時候,讓工人們對自己負責的大棚多上點心,責任落實到個

人,可以避免一些責任不輕導致管理上的鬆懈。 今年餘灣種的西紅柿有一百多畝,要比一般的地方要早一些。這也是謝若雲在網上收集了曆年西紅柿的行情綜合研究後做出的建議,可以比其他主要的西紅柿產地提前半個月到二十天上市,正好趕上

冬季最寒冷的季節,售價相對比較高。

品種好,栽培技術過硬,季節也掌握得到位,這樣的精細化種植,想要不賺錢也難哪! “我們這一畝西紅柿,預計的能夠收穫一萬斤以上。”餘見海介紹道,“除去種子肥料人工等各項開支,預期的效益是兩萬至三萬。這個誰也說不準,要根據上市以後大的行情才能靠譜。但是不管怎麼說

肯定比一般的大棚賺錢,就是同樣的產量我們一個大棚的純收入也會高五千以上,我們的東西就值這麼多錢!”

餘見海這話說得極其自信,那些來參觀的村乾部們也冇有人表示質疑。餘灣出產的農產品售價高供不應求這是事實,這在南城甚至是雲水都是大家的共識。 “各位領導,各位書記村長,”餘見海頓了一下又道,“實際上不也不瞞你們,我們餘灣現在種出來的東西不夠賣了,現在找我想談合作想要貨的人很多,也不乏有人出高價來競購。我有時候也很無奈,

光看著有錢掙不到啊!我們餘灣就這麼點地方,就是把鍋台上都種上菜,也不夠賣的!”

這句玩笑引起了不少人會心一笑,覺得餘見海說話並不是那麼離譜,幽默中透著一絲無奈。

“咳咳,見海,”孟憲平不失時機地接上道,“你們餘灣地方不夠,還有其他村子呀!你把你的這一套經驗技術拿出來,指導我們其他村子的農戶種,效果不是一樣的嘛!”

看到那些乾部們若有所思的樣子,餘見海微笑道:“鎮長,不是已經有好幾個村子的人種了嘛,可是還不夠啊!那個董各莊的董書記,你們村子的情況你最清楚了,那些種大棚的人家,現在怎麼樣?” 董各莊的書記從來了之後一直就冇有說話,現在被餘見海點名了,也就不好再繼續沉默了。“餘村長說的一點都冇錯,我們村子有不少人家也搞了大棚,這個大家都知道。一開始確實有不少人是不看好

的,說實話我也是持保留態度的。但是實踐證明,蔬菜種植大有可為,經濟效益比種糧食高多了!”

“董書記,搞大棚投入也大好吧!”有人插話道。 “捨不得投入,哪裡來的產出?”不待餘見海和董書記反駁,孟憲平已經麵帶不悅道,“設施農業前期投入大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冇有這份投入又怎麼能指望有高收入?再說這份投入市一次性的,一個

大棚也就是幾萬塊錢,按照餘灣這邊的收益,一年就快要拿回成本了。就算是一年拿不回來,兩年總能吧?而這大棚最少可以用幾十年吧,均攤到每一年纔多少錢!” “鎮長,老百姓可不算這個細賬啊!”某個村長嘀咕道,“他們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計算一次性投資那麼大的成本,纔不會去想那麼多呢。我們村子去年其實也想學習餘灣搞蔬菜大棚,還不是在建大棚上

意見不統一,最後冇辦成。” “老百姓不會算細賬?”孟憲平看著這個乾部眼睛眯了起來,“那我們的乾部呢,有冇有幫著一起分析,計算得失?有時候老百姓是意見不容易統一,這時候我們的乾部就需要站出來,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說著說著孟憲平的語氣就有點嚴肅起來,”要是老百姓自己什麼都能做,那要我們這些乾部乾嘛?”

那些原本還有問題的乾部們頓時都不吭聲了,有點同情地看著那個被孟憲平“批評”了的倒黴蛋,一個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你們有什麼話也都彆藏著掖著,該說的就說!”孟憲平繼續道,“這裡今天就當是現場會了,主要的議題就是如何學習餘灣模式搞好我們南城的農業。放著現成的成功樣板在這裡,你們都說說,就一點

都不眼紅?同樣是兩條胳膊兩條腿,人家餘灣就能在土地上種出黃金,彆人為什麼就不能?是你們的土地不如餘灣的肥沃,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這些乾部們都鴉雀無聲,明顯感覺到了孟憲平今天語氣的迫切,誰都不敢在這個關鍵點上出頭,一個個低著頭不說話。 孟憲平看到這些人個個都瘟雞一樣耷拉著腦袋,更是有點氣不打一出來。“我看問題不是出在土地上,也不是出在其他方麵,就是人有問題。主要問題是在我們的乾部身上,心裡想著隻要老百姓不吵不

鬨的就好,安穩的拿著點工資,也不得罪人,管他誰家有錢冇錢的,隻要自己的日子過好了就行,是不是這麼回事?” “也不是!”看到了孟憲平真的動氣了,纔有一個年輕點的村乾部仗著膽子道,“鎮長,其實我們村去年也想過要學習餘灣搞蔬菜大棚,隻不過有些農戶還在觀望,又耽誤了一年。今年他們看到餘灣賺大

錢了,也被我做通了思想工作,隻是現在大家手上都比較緊,恐怕一次拿不出那麼多錢啊!” “困難總是有辦法解決的!”孟憲平語氣緩和下來,“當初餘灣這邊上馬蔬菜大棚,人家手上也不是都有現成的錢在那裡呀!隻要大家有心思乾,錢的問題肯定有辦法解決的。我回去後就和信用社那邊溝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增加對咱們農戶的授信,給大家增加一些貸款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