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19923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是華夏民間流傳已久的民諺,也是老祖宗在千百年的曆史長河中,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的重要依據。在國際上通行的曆法被華夏正式采用之前,人們可是一直用傳統的曆法來紀年的,也是人們嘴裡常

說的“農曆”。 小滿,農曆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在這個時節,冬小麥灌漿進入高峰期,籽粒日趨飽滿,所以謂之“小滿”。這個時節,也是冬小麥能否取得高產的又一個關鍵時刻。有些田塊肥力不足的話,小麥就會出

現早衰,導致後勁不足,影響產量。 還有就是這個時節也是冬小麥白粉病和鏽病的高發期,需要提前預防,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大爆發,嚴重影響產量。病害的爆發一般也會伴隨著蟲害,有些病菌的傳播害蟲是除了風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傳

播媒介,所以在這個時節,預防麥蚜蟲和麥蜘蛛也是田間管理的重中之重。 除了病蟲害的預防之外,這個時節對於冬小麥產量影響極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天氣,連綿的陰雨會造成病害的大爆發,而另外一個極端的現象就是乾熱風,會把還在灌漿末期的小麥強行催熟,造成減產

而在實際管理中,對於病蟲害的預防可以通過藥物來控製,可是對於陰雨和乾熱風,那就隻能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今年的運氣還不錯,天氣預報說未來半個月都是晴好天氣,氣溫一直維持在二十五六度左右,偶有一兩天午後氣溫達到二十七八度,都在正常的範圍之類,最適宜小麥的灌漿。 老天爺給臉,農民自己也不能閒著,水稻育秧正是關鍵時期。過去在淮海一帶,水稻育秧都是傳統的水育,專門留出一塊秧苗田。水育秧有個明顯的缺陷,就是在栽插後如果遇上乾旱天田裡供水不足

秧苗會出新脫水早衰,要幾天才能緩過勁來。 正是由於水育秧的缺陷,農業部門大力推廣旱育秧技術,就是水稻秧苗在保持最基本的水分之外,儘量控製秧苗的長勢。旱育秧雖然看起來秧苗比較瘦小,栽插後卻是特彆的旺盛,緩苗期短成活率高

受到了農戶的歡迎。 再後來,由於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嚴重,農忙時經常出現人手不足的現象,水稻直播悄然興起,就是在冬小麥收割之後,直接在大田裡播種水稻種子。這種違反了農業常規模式的栽培方法,在最初

的幾年裡確實效果不錯,省時省力又不少收,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可是人們也總結出了經驗,就是直播稻受氣溫的影響對產量的波動極大,在氣溫偏低的年份,由於水稻生育期短積溫嚴重不足,在灌漿期隨著冷空氣的到來,出現減產的機率大增。而國家農業部門出

於糧食生產安全的大局考慮,也一直對直播稻技術持謹慎保留態度,著力推廣機器插秧。

機插秧水稻由於生育期符合生長規律,移栽後緩苗快長勢旺,配合優質的肥水管理,產量一直比較穩定,雖然成本要比直播水稻高出一些,可是產量相對的有保證。

雲水這一帶有不少農民選擇水稻直播,不過近兩年機插秧技術推廣很快,已經有半數以上的人家放棄了直播,改用機插秧。 小滿時節正是水稻育苗的關鍵時期,時間過早的話苗齡長苗子超高,插秧機作業困難,時間過遲的話苗期太短秧苗長勢弱,栽插後不容易緩過勁來。在雲水各個鄉鎮,農民們都在自留地裡開始育秧了

餘見海專門承包了一塊地做秧苗田,這塊地就在董各莊。地裡原先種的也是小麥,被餘見海提前用拖拉機毀掉了,深翻了一遍。這也是冇有辦法的事情,他承包了那麼多的土地,冇有幾畝地育秧肯定

是不夠的。

水稻機插秧育苗需要技術,餘見海請了個有經驗的行家來指導,又從周圍雇了些不太忙的農民幫忙,田裡忙得不可開交,熱鬨非凡。

董永祥秦啟秀兩口子也來幫忙了,餘見海對他們關照不少,現在餘見海需要人手他們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兩人都是捲起褲腿衝在最前麵,比任何人都要積極。

“哎,你們看,人家大老闆的稻種多好啊!”一個胖乎乎的婦女抄起一把種子眯眼道,“好像比我們買的稻種好呢!”

“他三嫂,你傻呀!”秦啟秀大笑道,“人家餘老闆就是賣種子的,自己種的肯定是最好的呀!新稻七號,你知道不?就是他們家賣的!” “啊?”被稱為他三嫂的胖女人輩份地,按照董各莊的稱呼要喊秦啟秀嬸子,當時聽了秦啟秀的話嚇得手一哆嗦,趕緊縮了回來,“我的媽呀!那我還是不要碰了!聽說這稻種二十多一斤呢,這塊地好幾

畝了,那得要多少錢的種子啊!” “要不人家是大老闆呢!有錢!”秦啟秀和餘見海熟悉,此刻好像是故意賣弄一般,“你們可能不知道,人家餘老闆不僅僅是搞大棚種菜,還養魚,還養豬,現在又包了一千多畝地,在咱們這一塊冇有人

能比他再有錢了!”

“我的乖乖!真的嗎?”不少人都在吸氣,“他一個人攤子鋪得這麼大?這年頭真是越有錢的人就更好賺錢啊!媽的我們就靠著死守著幾畝地,加上打工賺點零用錢,這輩子都趕不上人家啊!”

有知道餘灣現在情況的人插話道:“關鍵是人家有錢了還不忘了鄉親們,現在餘灣全村都在搞大棚種菜,聽說天天拿工資,還有分紅。”

“嘖嘖嘖!這纔是發財了不忘鄉親們哪!“有人羨慕道,“尼瑪的我們怎麼就冇有遇上這麼好的乾部呢,我們村的那些混賬一年到頭除了吹牛逼就冇見乾過幾件像樣的事!” 閒談歸閒談,議論歸議論,該做的活一點都不能耽誤。一切都在按部就班進行,三天的時間,育秧工作全部完成。隻是最後才被確定的訊息讓不少人感到有點意外,餘見海自己稻種居然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新稻七號,而是這兩年已經基本上冇多少人種的新稻四號,真的叫人難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