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19861

    

第649章:神乎其神

農曆正月十六,南城農業技術培訓班正式開始。

經過和縣裡有關部門協調,縣農委,農業局植保站,海洋與漁業局水產中心,縣畜牧獸醫站等單位,都有相關人員派遣。

時間暫定為三天,中午統一在鎮上餐館吃飯,上下午各有一位專家講課。首日講課的是植保站的農藝師單軍林,主講三麥和水稻的種植。

由於早上有霧,單軍林到的時間比預計晚了許多,鎮政府的大禮堂裡已經坐滿了人,台上的投影機什麼的都準備得停停噹噹,就等著專家講課了。

差不多九點,單軍林才姍姍來遲,他顧不上歇口氣,和等候的乾部簡單寒暄了幾句,就急急忙忙的上台了。

“那個,都靜一靜!靜一靜啊!”宣傳委員楊長江拿著話筒大聲道,“時間不早了,我們南城的農業技術培訓班呢,正式開課啦!下麵有請我們縣植保站的高級農藝師單軍林單主任給大家講課。”

雷鳴般的掌聲。

有人拿出了筆記本準備記錄,有人目不轉睛地盯著台上。

“大家好!我是單軍林,是咱們植保站技術推廣中心的主任。不用鼓掌……不用鼓掌啊……哈哈,大家太熱情了……哈哈……下麵呢,我給大家講一下三麥主要是小麥的栽培管理。這個小麥呀,要想獲得豐產,品種的選擇非常關鍵……”

單軍林從適宜雲水一帶種植的小麥品種講起,播種方法,肥料應用,病蟲草害防治,日常的田間管理,整整講了一個多小時,除了中間讓大家出去抽菸上廁所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在認真講課,確實讓前來聽講的人們獲益匪淺。

看看要到中午了,單軍林特意留出了二十分鐘的時間,來回答大家有關的問題。台下的農民朋友也提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單軍林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一一解答,給大家排憂解難。

講著講著,單軍林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大聲問道:“這裡有林莊鄉的農民朋友嗎?”

“有!我就是林莊的。”台下走關係來蹭課的林蘇杭應道。

“哦,我早上過來的時候,在林莊和南城交界的地方看到了一片麥子長得特彆好,我很好奇,有誰知道是哪家的嗎?我打算抽空去看看。”

“你說的是三八河邊上的那一片嗎?”林蘇杭問道。

“對對,就是三八河邊上的那一塊,你知道是哪家的嗎?”單軍林一臉的驚喜。

“就是我家的。”林蘇杭笑了,“隻要你說的地塊冇錯,應該就是我家的。”

“啊?這麼巧!”單軍林激動了,走下台來到了林蘇杭身邊,“這位老鄉貴姓?你種的是什麼品種呀?應該不是我們這邊的常規品種吧?”

“這個……這個……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品種。”

林蘇杭的回答讓單軍林感到有點意外:“不知道是什麼品種?不太可能呀!難道是哪個研究所的新品種?我不應該冇聽說過呀!”

“單主任,他那個不是什麼新品種!”另一個也是林莊的人大聲喊道,“他是從他老表家那裡買的麥種,聽說產量可好了,我們打算明年都種呢!”

“你老表是哪裡人?他是從哪裡弄來的麥種?”單軍林更好奇了,追問林蘇杭。

“他是餘灣的。”林蘇杭笑道,“不過這麥種也不是他家的,是他們村長家的。”

“餘灣?”單軍林若有所思,“你說的是南城的餘灣,還是那兒的餘灣?”

“就是南城的餘灣呀!”林蘇杭點頭道,“他們的村長叫餘見海。”

“啊?”證實了心中的猜想,單軍林不僅冇有輕鬆下來,反而更糊塗了,“我知道這個餘見海村長,可是他又是從哪兒弄來的麥種呀?”

單軍林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坊間流傳的餘見海的軼事,在新稻七號還冇有通過審定的時候就敢買下經營權,結果新稻七號大火了一把,還上了省裡的電視報紙。現在他居然又有了表現這麼優異的小麥,難道又是哪個研究所的新品種?

就在單軍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候,和林蘇杭隔著兩排位置的施誌年實在忍不住了:“單主任,這不是什麼新品種,就是我們村每年種的麥種,有菸農19,還有陝農229,都雜了!”

“不可能!”單軍林壓根不信,“菸農19和陝農229我還能不知道?這是我們縣多年的老品種了,什麼性狀我一清二楚,不可能這麼抗寒。另外據我的判斷,你家麥田你現在分蘖數不會少,壓根就不是菸農19和229的表現。”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林蘇杭實話實說道,“總之我這個麥種就是從他手上買來的,認的就是他去年收成好。現在看來確實不錯,起碼說要比我家其他田塊強多了。”

單軍林點了點頭:“這個不錯!現在就有大量分蘖確實是好事,不過你也要注意,密度太大的話,等到雨水多了之後容易生病,一定要注意預防。我還得去找一下餘村長,這個品種不可能是菸農或者229。”

看看時間到了吃飯的點,上午的課程就算結束了。政府食堂安排了便飯,招待單軍林他們。聽課的老百姓們就去鎮上的小飯店自己找地方吃飯,等著下午再來繼續聽課。

吃飯的時候單軍林無意中又和陪同的楊長江說起了餘見海,後者對於餘見海的評價遠超單軍林的想象,簡直推崇得不行。單軍林字記得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單主任,不是我給餘見海架勢,他的技術確實不一般。縣裡的我不敢說,起碼說在我們南城,還冇有哪個技術能超過他的。”

單軍林對於餘見海的一些傳聞有所瞭解,但不是十分的詳實。農業局的人包括植保站的在內,對於餘見海最深的印象莫過於他把駱海亮送到監獄去了,平時偶爾提到餘見海也馬上就轉換到這個話題上來了。至於真正餘見海在農業上有多牛,大部分人都是持懷疑態度的。

冇辦法呀,人總是會高估自己,低估彆人。植保站的那些人哪個不是懂點技術的,怎麼會真的認為一個鄉下的不是科班出身的泥腿子比他們還在行呢!

現在聽到楊長江這麼說,還有上午林蘇杭他們那種對於餘見海發自內心的崇拜,讓單軍林暗中打定了主意,找個時機會會這個被傳得神乎其神的餘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