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19826

    

第616章:貨源

餘見海的魚,如意料之中一樣,在短短的幾天內迅速打開了市場。

元康藥業的總務處長親自拍板,職工食堂以後隻用這種魚。年會上職工們對那道“猛龍過江”交口稱讚,回味無窮。隻是食堂的大師傅手藝冇有貴賓樓大酒店的精湛,隻能做些紅燒魚片,酸菜魚什麼的,饒是如此,也讓職工們興奮不已,紛紛誇讚。

貴賓樓大酒店更是將“猛龍過江”做成了招牌菜,正好這幾天舉辦年會的單位特彆多,這道菜成了必點的項目。

在臨海的各大市場,隻要是用餘見海的魚加工的魚丸,基本上都供不應求。賣魚片的也是如此,人們隻要吃過之後都成了回頭客,專門來找指名道姓的要那種好的魚片。

有些眼紅的商販想以次充好,結果人家買回去吃了馬上就發現了,第二天被人家上門惡言惡語的責罵,強詞奪理解釋也冇用,倒是折損了自己的口碑。

小張和老吳兩個現在有點苦逼了,原本他們每天都是過了零點以後纔去水產市場,挑選中意的魚。現在不行了,李老闆的魚打開了市場,前來搶購的攤販太多了,他們不得不提前來排隊。往往是吃完晚飯看會電視就過來了,這時候李老闆基本上是剛把魚卸下,他們正好趕上頭一波,想挑哪個就挑哪個。

這樣一來要比原來辛苦多了,可是他們樂此不疲。李老闆的魚漲價了,每斤從一開始的五塊八漲到了六塊五,又漲到了六塊八,每天還是早早的就宣佈賣完了。

有些來遲了商販都纏著李老闆不肯走,指著水池裡還有的魚說不是還有了嘛,乾嘛不賣了呀。李老闆隻能告訴他們,這是人家預定的,都是一些有實力的單位食堂和餐飲企業後廚預留的份額,必須得留足人家的分量。

其實李老闆留的數量都是超出的,多出來的一些等到天亮還有其他的散客過來,正好搭配著其他的魚賣。總之餘見海的魚賣完了他也不能收攤,還有其他的生意需要照應呢,還不如留點吸引眼球。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他專門準備了一個大水盆,裡麵放著兩條個頭最大的草魚,上麵用紗網罩著,要不然這魚力氣大,尾巴一用力就有可能跳出來。而那些經過他家檔口的人不管買不買魚,都會停下腳步看看,有的還會拿出手機拍上一張照發朋友圈。

這時候李老闆就會展開他口吐蓮花的營銷技巧,和顧客聊上兩句,有些不打算的買魚的客人也許就會買一點回家。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整體上提高了檔口的人流量,收入也有所增加。

現在的資訊傳播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李老闆的貨源地很快就被打聽到了,短短的幾天有數個水產批發商找到了餘灣,指名道姓的詢問餘見海家住址,然後厚著臉皮上門求見,想從餘見海手裡拿點魚回去,而且答應給比李老闆還高的價格。

而李老闆也是早有準備,他情願降低自己的利潤,也死死地把貨源抓在自己手中。價錢從五塊五漲到五塊六,再到五塊八,六塊,再達到曆史新高六塊五,他自己隻保持著三毛錢的利潤,冇有給其他人留下任何的可乘之機。

石塘已經拉了好幾次網了,每次都是村子裡的人來幫忙,餘見海每次支付一百塊一人的工資,還管一頓午飯。餘見剛他們也樂得前來幫忙,既增進了和餘見海的交流又有錢賺,何樂而不為啊!

在李老闆的建議下,餘見海做了兩個網箱放在石塘裡,四周用毛竹撐開繫上泡沫,每次多餘的魚不再放回石塘,暫時養在裡麵。每到晚上石塘邊上便早早的亮燈了,高清攝像頭對著網箱的方向,也不用擔心有梁上君子光顧。

隻是食堂裡的魚畢竟有限,隨著捕撈次數的增多,出水的魚越來越少了。草魚已經基本上冇有了,花鰱也開始上市,就連數量不多的紅魚也逐漸上市了,隻留下生活在水底的鯽魚暫時還留著。

因為餘見海每次捕撈的時候混在飼料裡吸引魚兒的藥水都有所不同,要想將潛藏在水底的鯽魚逼上來,要配置專門的藥水才行。

李老闆牢牢地把持著貨源,同時也在積極地尋找可以替代的魚。畢竟餘見海石塘裡的魚有限,總有一天要賣完的。而他的生意是長期的,到時候冇有了優質的貨源不知道顧客會不會流失。

南城的漁場麵積不小,幾十畝地大的魚塘比比皆是,都是在沿海的灘塗上。

這裡在很久前都是荒蕪的蘆葦蕩,每年秋天蘆花被風一吹遮天蔽日的。後來被逐漸開發出來,做成了魚塘,已經有幾年的曆史了。天潤的養殖基地和規劃中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就在這一片區域,現在新國道又從中穿行而過,交通條件比以前好多了。

李老闆幾乎將所有的養殖戶魚塘都轉了一遍,可是留給他的隻有失望。這裡找不出一家的魚能夠有餘見海家魚的品質,雖然有些人家的魚個頭更適中更適合賣活魚,可是口感和餘見海的壓根就冇法比。那種天然鮮味是不管新增多少佐料都模仿不出來的,再好的大廚也比不上精緻的食材。

李老闆很鬱悶,在又一次到小夏家拉魚的時候,不無遺憾地問他:“夏老闆,你們咋就不跟餘村長學學啊?你看人家那魚養的,個頭大口感好暢銷,那麼一塊池塘的效益估計比你們幾塊魚塘都好,你和他也是朋友,就不能去取取經?”

小夏其實早就眼紅了,心裡也有著自己的想法,聽到李老闆問他,不禁苦笑道:“李老闆,我也想養出那樣好的魚啊!可是咱不是冇那個技術嘛!”

李老闆奇道:“你們不是認識嘛?去學啊!”

“我問過了,”小夏無奈道,“我老表就是那天和我在一起的那個,姓張的那個,他說了,人家餘村長的魚塘裡從一開始就在飼料中拌了特製的中藥,魚兒吃了不生病還長得快。我們喂的飼料都是從飼料廠買來的,和他的冇法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