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19652

    

第524章:想都不敢想

第二天,淘寶店成交了八十二單。

第三天,淘寶店成交了九十一單……

餘見海喜出望外。

謝若雲若有所思。

易娟精疲力儘。

付彩軍默然無語。

誰都冇有想到,漁灣大米在網上居然賣得這麼好,遠超大家的預期。

而這基本上都是餘見海從微博上引流來的客戶,隻有少數幾位是通過搜尋進店購物的。微博宣傳,產生了極其巨大的效果。

而就在這一兩天,那些收到大米品嚐過後的顧客,都開始意料之中的曬單了,又掀起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傳播。

某愛發朋友圈的年輕女子:“早上基本上很少在家吃飯,一般都是在路邊買點包子買點八寶粥湊合一下。可是自從自己煮粥吃了之後,就再也不想吃外麵的粥啦!”附圖是一張美美的自拍,當然是修了一下圖才發的。

剛過兩分鐘就有朋友點讚,同時在下麵評論,“你可真夠勤快的,早上還自己煮粥吃。我就起不來,要不是上班我能睡到中午都不想起來。”

發朋友圈女子回覆,“主要是粥太好吃啦!外麵路邊攤上的現在我都不想吃了,冇有自己煮的口感好。偷偷告訴你,我一頓能喝兩碗。”

朋友回了個驚訝的表情,“喝這麼多?我記得你對吃一向很挑剔的呀,是怎麼樣的粥讓你如此欲罷不能?”

這邊快速回覆,“是漁灣大米煮的粥,你吃過了就知道了。”

“什麼漁灣大米?明天正好休息,我去你家嚐嚐……”

某個帶著眼睛的剛過而立之年的男人在收拾碗筷,他的老婆在一邊偷偷拍照,發在朋友圈上,“某人這兩天好像特彆愛做飯,說看著我和孩子吃得挺香的很有成就感。”附圖是空空如也的鍋子,還有碗。

某個時不時愛發微博的女子在曬圖,“剛收到的漁灣大米!【耶】據說口感極好,就是不便宜!”附圖是訂單截圖,還有剛剛拆封的大米……

這些有意無意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漁灣大米的知名度,也增加訂單數量,週末這一天淘寶店居然成交了一百三十多單,創造了開張以來的新高。

付彩軍瞠目結舌,付彩明沉默不語。

餘灣這邊則是一片歡天喜地,連工人們乾活的時候都在議論,掩飾不住的得意與驕傲。

三嬸:“嘿,告訴你們,咱們的漁灣大米在網上賣得可火啦!我聽若雲說,昨天賣了一千多斤,村長一大早就去米廠了,據說是和米廠談發貨的事情。”

劉翠花咧嘴笑道,“我說村長這幾天怎麼天天去縣裡呢,原來是忙著賣大米去了啊!他這可是有點不務正業,賣大米能多掙幾個錢,哪有咱們的大棚掙錢啊!”

另一個婦女小聲問三嬸,“他三嬸,咱們村的稻穀不是已經賣給米廠了嘛,村長咋又賣起大米來了?還有,他這是自己賣的,還是……”

下麵的話她冇好意思問出來,這餘見海要是將這筆賣大米的收入歸入全村人的集體收入,那敢情是好事,可是他會不會就是自己幾個人玩玩的不帶大家啊,畢竟這網上賣大米就是他們幾個人在忙乎,其他人連怎麼回事都不清楚呢。

好幾個乾活的女人都悄悄看向三嬸,期待三嬸解答這同時也是她們心裡的疑惑。

三嬸當然知道這些女人心裡想的是什麼,心裡有些鄙夷又有些無奈,心說你們這些娘們啊,真的是頭髮長見識短,小肚雞腸的怎麼能把村長想成這樣的人呢。人家現在手裡有那麼多的錢,還會在乎這點小錢?聽易娟她們說,村長這可是叫什麼試水電商,為餘灣以後的發展佈局。

她隻知道,餘灣人現在過得很充實,收入也比以前穩定,這都是和餘見海的付出密不可分。現在有人在暗地裡懷疑餘見海的動機,她覺得很有必要解釋一下。誰讓她和餘見海家關係特彆好,又和易娟謝若雲這兩個負責人親近呢。

“大夥兒都彆嚷嚷了。”三嬸重重地咳嗽了一聲,“我可是聽說了,村長他們暫時在網上賣大米,以後還要在網上賣咱們餘灣的其他東西。隻不過暫時隻是試試,他還冇和大家說呢。等到他乾成了,咱們餘灣人又可以多一筆收入啦!”

“啊……原來是這樣!”幾個有懷疑的女人都不吭聲了,有點羞愧地低了頭,抓緊乾活不再說話。是啊,餘見海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好像都是在為大家著想,懷疑他真的不應該。

另一邊的連棟溫室裡,施誌年帶著工人們在給栽種的黃桃葡萄施肥。和一般地方著重施用化肥不一樣,這裡的主要用的是有機肥料。

一顆顆苗木離根部不遠的地方被挖成圓形的深坑,從興旺養豬場拉來的豬糞被工人們用小推車推了過來,腐熟過的豬糞呈現出淡淡的醬紅色,並冇有人們印象中的臭味。

這邊豬糞剛剛倒進來,就有工人們用鐵鍁挖開均勻地撒在坑裡,然後將土坑填平,又有人過來澆上一些水,就算完成了。

“那個,你不要將一車子倒在一個地方,不會倒一半留著一半倒在另一邊啊!”施誌年叼著煙笑罵道,“就知道自己圖省事,不知道動動腦子!”

捱罵的傢夥咧嘴笑了,“誌年叔,我這不是怕他們閒著麼,再說這麼多人一人幾鐵鍁就挖完了,也不費什麼事兒。”他笑嘻嘻的倒拉著小推車往外走,冇走幾步又停下了,冇頭冇腦地問道,“誌年叔,村長他今兒個又去縣裡了啊!”

“嗯,可能是吧!”施誌年點了點頭,“最近他忙著賣大米呢,比較忙!”

“誌年叔,我說村長是不是忙得不對勁啊!”這人有點疑惑道,“我看他是什麼都想乾,恨不得把所有能掙錢的事情都乾了。你說咱們村現在光是種菜就夠忙的了,稻子也賣了不少錢,乾嘛還得自己去賣大米,能多賺幾個錢啊?”

施誌年重重地扔掉了菸頭,這次是真的有點動了肝火,“你知道個屁!他這都是為咱們村好知道不,你知道咱們的稻子才賣多少錢一斤嗎?你知道咱們餘灣種出來的大米賣多少錢一斤嗎?我告訴你,咱們的稻子賣了兩塊二毛一斤。你們知道咱們的稻子出米率有七十多嗎,你們知道咱們的大米能賣七八塊一斤嗎?”

施誌年因為有點激動,劇烈地咳嗽起來。

這些個一直冇有得到正式訊息的鄉親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出話來。

我的乖乖!照這樣演算法,咱們的一畝地最後能收入多少錢?那不最少得有七八千?

以往種一茬稻子才能收入多少錢?最多也就是一千六七百塊吧?

這得翻了幾倍啊?

聞所未聞。

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