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要點燈 作品

第135章 欽差大臣

    

-

眼看兩位又要開始一番無休無儘的爭論,本就被折磨得頭大的容岑此時頭更大了。

然而,不等她出言製止,方纔出列的老岐王又再次高聲言道:“丞相太傅,且暫作休止!”

德高望重的阮昇話音剛落,金鑾大殿中有了片刻的安靜。

“此事,老臣正欲進言。”阮昇又向前邁了兩步,不疾不徐,緩緩開口:“老臣本應毛遂自薦,然年事已高,體力不濟,不敢私攬賑災銀一事,恐釀大禍。現丞相太傅既問欽差大臣應委任何人,老臣不才,倒有兩位人選。”

容岑與攝政王容時快速對視,兩人交換眼神後,異口同聲:“老王爺請講。”

“老臣滿門唯餘孫兒阮珩,雖承襲爵位,卻做事糊塗,惹下不少麻煩。老臣神誌不清難以看顧,但我那孫兒卻非紈絝之輩,他亦有報國護民的青雲誌,隻是苦於無門無路。此番南下,如能允他前行,可作曆練。”

阮昇話語間略有停頓,拱手作揖,複而又言:“承蒙先帝聖恩,老臣有了官身爵位,岐王府榮華富貴本可延綿數百年,然族中子嗣單薄。而今老臣已至花甲,無以忠君報國,唯有獨孫阮珩阮儒譽……”

“老臣願以爵位換皇上攝政王殿下賜一良機,不求讓儒譽任欽差大臣,隻要能允他隨行即可,再看他堪大用與否。如若他當真廢材無腦不堪大用,皇上可收回岐王府的榮華,但請留我孫一條性命!”阮昇再次停頓,右手所拄的紫檀木拐輕輕放於金鑾殿地麵,隨後屈膝跪下,兩掌相合貼地,低下頭顱,行最隆重最齊全的跪拜之禮:“還請聖裁!”

那紫檀木拐乃先帝親賜,頂端手把處有顆金蟒蛇頭,周身雕刻著四爪蟒蛇紋案。尊貴程度僅次於帝王象征的金龍。

這是以岐王爵位推薦阮珩入仕的意思了。

“老王爺快快請起!”裁不裁的另說,容岑趕緊揮手示意宦官將阮昇攙扶起來,又吩咐道:“給老王爺看座!”

“老臣恭謝聖恩!”

阮珩的名頭,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孟宗子,溫祧子,阮世子,京都三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容岑記憶裡,阮珩此人與聞人栩交好,同是盛州招貓逗狗無所事事的紈絝之首,比不得孟陽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卻也非溫照那等心術不正之派。

但那是容岑冇從異世回來之前。

這段時日覈查半年的事件,阮珩與那位寄居在她身體內的異世魂魄,關係頗為密切。甚至聞人栩都與因拈酸吃醋其斷交了。

就那位占著她的龍椅乾出那些破爛事兒,對阮珩,容岑不得不防。

於是此刻深思許久。

岐王如此請求,百官本欲交頭接耳,但因帝王神色不明,金鑾殿內無人敢言,一時間竟再次陷入了沉默。

沉默是攝政王打破的,他勾了勾案上晶瑩剔透的杯具,不經意碰出清脆的擊玉聲,眼神在阮昇身上微微停留,才向容岑看去,神色頗深:“依本王看,不若允了?”

雖是發表意見,卻帶著疑問,意味著容岑還有可駁回的空間。

容岑自然是看懂了小皇叔的眼色,對方允是為她,不允亦是為她。

定是思及那半年“她”日日傳召阮世子,攝政王才覺得可允。同樣也是如此,帝王不應僅憑個人喜好對官員選拔任免,而且這位阮世子,給世人留下的印象確實不好。

容岑微微皺眉,又想起國宴款待南潯使臣團那日,即回來後初見聞人栩那時,宮廷內梅園光禿禿的枝丫處,玉立其側的公子哥。

被聞人栩擋著,對方的具體麵目,容岑看得不甚清楚,但阮珩身著儒雅素白長袍,披著狐裘,文弱書生麵相,通身嬌貴,卻好似籠罩著濃濃的悲傷。

他身上充斥著熟悉感,無名有種引人探究的故事感。

“陛下?”攝政王輕喚。

容岑這纔回神,微微頷首,下一刻,聖裁在大殿響起:“允。”

阮昇自宦官搬來的座中起身,俯首謝恩:“謝吾皇萬歲!”

“欽差大臣……老王爺可有人選舉薦?”

容岑目光在滿朝文武中掃過,實在冇看出哪個可靠。

“老臣舉薦信國公。”

話音剛落,朝堂喧嘩非常。

“信國公怎麼行!他已然棄爵辭官閒隱,無人知其現在何處,又如何任此欽差大臣?”

“是啊!信國公寒了心……當初發誓不再入朝為官!”

“更何況,那可是國公啊,區區押運賑災銀之事,怎好勞動堂堂信國公?”

殿內百官議論紛紛,文武行列,各自竊竊私語。

信國公在先帝駕崩後曾儘全力輔助容岑,也期盼過帶領賢君成就盛世繁華。但後來發生意外,看不下去新帝昏庸無能,因而辭官……根源在容岑所作所為,這是事實。

但綜上問題,在容岑看來都不算是問題。阮昇既然提出信國公,自然胸有成竹。

她淡淡問:“老王爺應有良策?”

阮昇:“不敢欺瞞陛下,老臣與信國公私交甚篤。他雖也花甲之年,但因武將出身,身體仍算康健,且孔武有力。由他押運賑災銀,一則賑銀安全,二則他赴災無恙,三則於京中無礙。”

確實如此。

攝政王微微向後側頭,向容岑傳遞一個肯定的目光。

容岑與他意見相合,她點頭:“允。”

關於欽差大臣一事,就此有了最終決策。

“陛下英明!”

退朝後,容岑攝政王將阮昇單獨留在仁政殿,得知對方早已飛鴿傳書請信國公出山。

於是,次日賑災隊伍就從京都出發,前往南境,依次途經岐qí州、逸州、湯shāng州、楚州、炎州等五州分彆救災。

因有朝堂百官捐募,加之又有信國公為欽差大臣,百姓也自發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大捐募。

待隊伍行至南境,雖損傷慘重,但因開展一係列安撫災民的救濟行動,並且開始災後家園重建,民眾難得地心齊,無不歌頌新帝好。

天災結束,容岑收穫了一大波民心。

總之,自信國公南下以後,飛鴿傳入京都的訊息,一個比一個令人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