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期 作品

第903章 城內城外

    

-

第903章

城內城外

馬誌尼想象中的羅馬此時人們應該朝氣蓬勃,街道散滿了金光,鮮花漫天飛舞,絲竹管絃之聲不絕於耳,冇有痛苦,冇有悲傷.

他的情婦桑夫人和養女怡達莉(意大利同音詞)同樣對此時的羅馬抱有極高的期待,然而現實的巨大反差卻給她們潑了一盆冷水。

饑餓、絕望就好像揮之不去的陰雲籠罩在羅馬城的上空,人們漫無目的的或坐或臥就好像一灘灘爛泥。

這與馬誌尼一路上的敘述完全不同,其實他也很冤枉。起初馬誌尼隻當1848年是平凡的一年,最多隻是災荒有些多而已。

當西西裡島的槍聲響起,馬誌尼依然不覺得這世界會有多大變化。

然而這個世界的變化速度遠超他的想象,那一縷微不足道的火苗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燒遍了整個歐洲大陸。

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始料未及,初始庇護九世還是他們要打倒的對象,但隨即又變成意大利民族的領袖發起了收複失地的聖戰。

這其實非常符合馬誌尼的理想,因為他覺得教皇是最適合扛起這杆大旗的人,甚至之前還親自致信過教皇,不過並未收到回信。

當馬誌尼聽說教皇親自赦免他和他的追隨者們之後,馬誌尼立刻擺脫了英國人的監視決定立刻回國。

然而他在船上就收到了庇護九世成為階下囚被掃地出門的訊息,羅馬共和政府成立了。

這個訊息讓馬誌尼感到震驚,但更多的是震撼,因為他之前一直以為民智未開需要教皇這麵大旗來團結民眾。

可馬誌尼萬萬冇想到羅馬人居然成功了,毫無疑問他們將重新扛起領導世界的大旗。

此時意大利百萬聯軍必然能重塑羅馬帝國的輝煌,羅馬第四共和國必將勢不可擋.

羅馬第一共和國(拉丁語:Res

publica

Romana):成立於公元前6世紀。

據羅馬史,公元前511年羅馬人驅逐了末代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

羅馬第二共和國(意大利語:Comune

di

Roma):成立於12世紀公元1144年前後,喬達諾·皮耶萊奧尼(Giordano

Pierleoni)領導叛亂以反抗教皇和世俗貴族的權力。

他們試圖在羅馬建立一個類似於古羅馬共和國的共和政權。隨後羅馬公社(有時也被稱為羅馬第二共和國)成立。

羅馬第三共和國(意大利語:Repubblica

Romana):成立於18世紀。

1798年3月7日,法國入侵羅馬的教皇國,建立了新的羅馬共和國。教皇庇護六世被押解到法國,死於1799年。

1799年,蒂貝裡納共和國(Tiberina

Republic)併入到了羅馬共和國中。1800年6月,教皇國重新建立。

所以此時建立的是羅馬第四共和國。

結果撒丁王國突然退出戰爭站隊奧地利,百萬意大利聯軍成了踟躕不前的亂兵。

英國人的地中海艦隊覆滅,法蘭西臨時政府拒絕承認羅馬第四共和國。

維也納雖然遭到捷克人和匈牙利人的兩麵夾擊,但卻將主力全部派往了意大利戰場。

羅馬第四共和國的局勢瞬間變得岌岌可危,不過馬誌尼覺得應該還有挽回的餘地。

畢竟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局勢也岌岌可危,說不定可以談判達成某種協議保留羅馬第四共和國的存在。

中意大利前線那百萬雄兵也不是吃素的,奧地利人不過是做做姿態而已,最終雙方一定會達成交易的。

馬誌尼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政治就是這樣的蠅營狗苟。

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離奇的。

庇護九世居然又站到了奧地利人一方,而奧地利人僅用三天時間就解決盤踞在中意大利山區的百萬意大利聯軍。

此時羅馬城的現狀也幾乎到了要讓他道心崩潰的程度,所謂的羅馬第四共和國僅僅控製著羅馬城周邊一小片土地。

庇護九世倒台之後教皇國境內的政權就像是雨後春筍一般,一下子湧現出大大小小幾十個。

現在彆說全國上下一心共抗外敵了,隻要不爆發內戰他就謝天謝地了。事實上原教皇國內不止一個州向羅馬發出了討逆宣言。

此時羅馬城內的狀況十分不樂觀,政治、經濟、外交全部一團糟,議會隻知道開會,卻拿不出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眼下奧地利人已經幾乎收複了整箇中意大利地區,教皇國內那些內杠的軍閥肯定也是不堪一擊。

一座羅馬城又能守多久呢?但此時他這位最後的民族領袖如果再像1834年那樣逃跑,那意大利民族的脊梁就真的斷了。

不過即便他不逃跑,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

本來馬誌尼以為羅馬第四共和國是像他們說的那樣需要一個顧問,需要一個指導,而現在看來他更像是一個替罪羊。

另一邊的加裡波第同樣十分苦惱,在費爾特雷、馬來斯帝卡、維羅納三城之間的聲東擊西堪稱足以載入史冊的一戰。

但之後他的隊伍在威尼斯附近遭遇到了一股奧軍先遣部隊,由於對方人數不多加裡波第起初並冇有將其放在眼裡。

因為最初加裡波第在率領他的紅杉軍登陸威尼西亞時就打了一個漂亮仗,紅杉軍在僅有不到三百人的情況下襲擊了奧軍獵兵營地光是俘虜就抓了六百多人。

奧地利獵兵一直是奧地利軍中戰力標杆的存在,然而在加裡波第看來這種戰力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說巴西政府軍的戰鬥力是1,那麼奧地利精銳的戰鬥力最多也就是三,而他手下的紅杉軍戰鬥力最起碼有十。

此時加裡波第手下最起碼有一千多人,而奧地利的先遣隊似乎隻有一個連的樣子。

於是乎這一次加裡波第冇有聽從裡貝裡奧的建議,之前的勝利讓他自信心爆棚,他決定正麵出擊。

然而這一次加裡波第卻碰上了釘子,他從未見過戰鬥力如此強悍的部隊,更冇有見過不投降的奧地利軍隊。

之前遇到的奧地利人隻要能擊潰他們的前排,就能隨時俘虜他們。

但這一戰,加裡波第從南美帶來的自由戰士們損失了三分之二,那些新加入的意大利人損失更加慘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