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青牛 作品

第八卷

    

-

晚間,奎做著玉米麪條父問:怎不放點鹽,味精、香菜、蔬菜呢?味道不是更好嗎?奎答:我喜歡原味,平時我吃饅頭、餅,都是乾嚼,就很香,根本不想吃菜。父:饅頭抹點臭豆腐就很好吃。奎:那就隻有臭豆腐味了,吃不到饅頭的麥香了,我還是喜歡單獨吃饅頭,不加任何調味品。奎知道父親胃氣一向很弱,所以口味偏重,隻有刺激量大些才能吃得下去,才能刺激脾胃消化功能,但調味品的增加隻能加重消化的負擔,因為調味品本來就是起到刺激口腔粘膜進而快速下嚥的作用,也會刺激脾胃腸道的黏膜誘導胃腸肌肉的收縮,因為對於胃腸來說,他們屬於六腑,六腑的特點是傳化物而不藏,也就是隻負責轉運,不能停留,對於刺激性的食物更要加速運出去,保證人體受最少的傷害奎深諳飲食養生之道,雖然懂,但經常違反養生之道,可以一本正經地解釋養生之道,也可以義無反顧地違反養生之道,還要自我安慰一下是反饋社會並體驗人生百態。難受是之後的事,享受當下的快樂是最要緊的很多事,可以講道理,也可以聽,也可以往心去,但做,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如果逢年過節聚餐,大談清淡飲食、飲酒傷身、寧靜致遠之修身養性話語,必然遭到滿堂不樂,給他麵子說“說的在理”,不給麵子就加一句“以後不要再說了”哈哈哈畢竟這世上哪有絕對的好壞,隻有適不適合,適合了,就算產生不好的結果也要去做。人身是臭皮囊,無形的尊嚴也隻不過是寬慰自己的東西而已,顏麵掃地又如何,好死不如賴活著,都不知道下輩子能投胎做什,還得把當下好好過下去,想讓自己順利,理解和適當順從與自己相關的人纔可避免一些坎坷。有人會說,什我都這大歲數了,還在乎那多乾嘛?這樣說的人纔是最在乎麵子在乎自己的感受的人,最好別惹他哈哈哈弄不好跟你杠到天荒地老,最後就算拉黑名單也要隨時對你品頭論足一番當然,與這種人交談,隻以一種“你說得太對了”這樣的態度去迴應,即便有其他人在場,不要發表任何言論,因為他隨時會否定你,否定一旦產生,就波及到更多的人的心情。心懷慈悲的人會看在場的人是否有這樣的“刺兒頭”再選擇發言,有就一定會給自己“禁言”所以,人用幾年時間學會了說話,懂人情世故的人卻要用餘生學會閉嘴開口講合適的話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有時候微笑最簡單,簡單的“好”“有道理”“說得好”就是最好的迴應,簡單的“我不太會說”“我不太懂”就可以既保全自己又能避免惹是非。就怕是躺著也中槍,哈哈哈……這個時候要反省自己以前的行為,有因必有果,有時候犯下的過錯要承受很多次的“批判”,“批判”是來自那個耿耿於懷的放不下執唸的人有一種表達是放任的,自私的,不顧一切的,甚至“忘我”的(這種忘我可不是無我哈哈哈)這種表達是純天然的,是基於無明的純天然,明者的純天然和無明者的純天然有天壤之別,中間還有一種左右逢源循規蹈矩的世俗人,他們是大多數的終極麵目,從討厭,再到接受,再到沉醉,最後成為。網絡上說,我們終究成為了我們討厭的人也有說,我們隻是成為了越來越真實的自己但兩種情況或許都是命中註定,造化弄人人的一生看似可以分為局局外,生活工作,家庭事業,卻都是環環相扣的,兩個八竿子打不到的事也是相互影響的,也許打個噴嚏真有人想你,耳朵眼兒發癢是真有人在罵你……哈哈哈奎有個朋友胯有問題,他就告訴他練後背靠牆蹲和蹲牆功,這兩個動作據說是練傳武的不傳之秘,也是必練的基本功,對開龍脊開胯很有效果,當然傳武的很多不傳之秘已不再是秘密,多數都公開了,隻是練不練的問題,練了,練多久,身體的悟性怎樣纔是問題,急於求成和過於執著也都是障礙,容易走火入魔,所謂的走火入魔都是英年早逝,提前走轉元氣,元氣這東西是不能去主動控製的,而是元氣是君,我們自身的執念和意識是臣,臣不該妄動,先動則倒反天罡,後動則拖元氣的後腿,恰到好處才能發用自然,順應人體的自然,也就是順應天地規律,上一章已說明瞭真正的人動是天地之動,如若不會動,最好不要妄動,先找那個天地之動的體感,現在的人連自身的動都感知不到,就根本無法分辨自己的動到底正不正常,糊塗啊不過糊塗是很常見的現象,曆史上不糊塗的鳳毛麟角,當代有明白的也早就遠離喧囂,歸隱山林,也確實,鬨市冇有知己,無趣啊,但徒弟死皮賴臉起來,做師傅的隻得勉為其難去參與世俗之事,這也要怪自己一時大意,顯出了神通之類的技術,所以高人是害怕露相的,露了相,他本能修行到更高層次的願就會被影響,再教徒弟,自身的能量又會流失,修行就慢了許多一般建議,摸到了道的精義,就偷摸練,千萬不要讓自己以外的人知道,即便說出來,也不要表現出來,還要假裝自己不知道,並要時時示弱,時時警告自己,如臨大敵,噤若寒蟬有那個必要嗎,像個膽小鬼一樣,有本事還怕這怕那當然,教出來的和自己悟到的,有本質區別,教出來的是運氣,悟出來的是天賦天賦是天生就會,是個人的稟賦,天生應該會的運氣是可有可無的,也是要還的,上輩子或者上上輩子,或者祖上積德帶來的運氣別把運氣當運氣,就像有人把工作平台當成自己的才能一樣,離開平台以後還能保持聲威風生水起,那纔是天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