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血之孫吳
  3. 第924章 一鳴驚人
布魯斯老爺 作品

第924章 一鳴驚人

    

-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衡(一作士行),原籍鄱陽郡鄱陽縣,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晉朝時期重要的軍事將領。

陶侃出身南方寒門,早年仕途艱難,官位不顯。

八王之亂時,憑藉著自身的才乾,深得荊州刺史劉弘的重用,參與平定張昌起義、陳敏叛亂。

後更投靠琅邪王司馬睿,平息杜弢領導的流民起義,一度被授為荊州刺史。

因權臣王敦排擠,改鎮廣州。

王敦之亂平息後,陶侃再鎮荊州,並加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軍事、征西大將軍。

晉明帝死後,受執政的外戚—庾亮忌憚,心懷不滿。

鹹和二年(327年),蘇峻、祖約之亂爆發。

陶侃於次年被推為盟主,與江州刺史溫嶠等組建西方義軍,成功討平叛亂。

戰後因功加侍中、太尉,都督七州軍事,封長沙郡公。

鹹和五年(330年),領兵擒獲擅殺江州刺史—劉胤的後將軍—郭默,兼領江州刺史。

鹹和七年(332年),派兵經營巴東,收複襄陽。

鹹和九年(334年),陶侃辭官歸隱,不久後安逝於樊溪,享年七十六歲。

唐德宗時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至宋徽宗時亦位列武廟七十二將。

陶侃從戎四十一年,“雄毅有權,明悟善決斷”,為東晉政權的建立及鞏固立有大功。

精勤於吏職,兩鎮荊州,使治下“自南陵迄於白帝數千裡中,路不拾遺”,為後世所稱道。

因陶侃獨特的行跡,招引史家不同的評述,使其成為了兩晉之際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其著有《陶侃集》二卷,今已亡佚。

………

曆史上的陶侃和周瑜、陸遜、諸葛亮、王猛等人一個級彆,乃是赫赫名將,東晉王朝草創之際的擎天之柱。

然而這一世,陶侃先後曆任廬江郡丞、廬江太守、荊州刺史,一直是擔任文官。

陶侃並冇有領過兵,參與過戰事,也因此一直不顯山、不露水。

可我卻知道,陶侃胸有韜略,實乃不世出的奇才!

再者,陶侃自從二州動亂之後,便一直銷聲匿跡了。

如今又出現在赤壁,他的到來是為了什麼,對此就讓我頗感興趣了。

眼看著水師已經全部登陸,我便下令讓董襲率部暫時駐紮在赤壁大營,隨即便帶著眾人返回武昌。

赤壁距離武昌有百裡之遙,路途不近,一般需要一天的路程。

好在周瑜等人此來帶著馬匹、車駕,這使得我等並不需要擔心任何問題,隻需要坐馬車前往即可。

一路無話。

……

第二天傍晚,我等終於抵達武昌,隨即便在全柔的引領下前往太守府暫時休整。

在一番沐浴更衣之後,我等便齊聚太守府的大廳中,一時間人才濟濟。

不僅左右軍師——王猛、魯肅都在,還有我的頭號大將——周瑜,另有全柔、薑維、陶侃、星月等人。

按照這個陣容,此次和開個朝會也差不多了,因此眾人此時都很嚴肅。

雖然眼下局勢已經頗為改觀,且比一個月前也更加明朗,但其實局勢依舊不容樂觀!

現如今,淮南、桂陽、南郡、巴郡等處皆在打仗,真可謂是四麵楚歌!

雖然我已經率軍打敗了叛軍的水師,使得我軍重新奪回了水上的控製權,但也隻是暫為緩解了一下我方的壓力而已!

對此,眾人再次眾說紛紜,獻計獻策。

比如魯肅認為,眼下臨近年關應該暫時休養,等到來年開春後再作打算。

王猛認為,如今不僅是我方的處境堪憂,其他諸侯也是如此。

當此之時應當開展外交工作,爭取一二外援,從而消除一兩路外敵的威脅。

周瑜認為,如今淮南、桂陽兩處隻是疥蘚之疾,唯獨南郡和巴郡纔是重中之重。

如今韋睿新敗,剛剛失去了全部艦船,我軍應當趁機發兵支援甘寧!

屆時,劉裕勢力首尾不得兼顧,隻能放棄南郡,從而使得我方不戰便能收複南郡!

新人諸葛亮則堅持認為,龐統和二蒯依舊有被說服的可能,於是主動請纓北上襄陽。

薑維則是作為武將,又對南方的局勢不瞭解,於是一言不發。

全柔則是人微言輕,但又心憂兒子的安危,因此希望我能優先處理桂陽之事!

星月則是想到瞭如今韋睿失去了艦船,接下來定會死守江陵,增加我方收複南郡的難度,從而感到自責不已。

唯獨陶侃依舊一言不發,並且還在閉目養神,顯然是冇人理他,他也就不發表意見的態度!

我聽著眾人議論紛紛,不禁感到頭疼不已,這也是我第一次對手下智囊眾多而感到煩惱!

我不禁望向陶侃,突然想起了陶侃在曆史上的事蹟,從而心中有了些許啟發。

“士行為何一言不發?”我不禁問道。

見我詢問,陶侃這才睜開了雙眼,眼中卻是一抹精光在閃爍。

“不知主公誌在何方?”陶侃卻是如此問道。

“當誌在天下!”我不假思索地說道。

“既然如此,那麼眼下的危機實則是主公的一番機遇!”陶侃說道。

“何以見得?”我當即詢問道。

隨著我倆的一問一答,其他人也不再議論,而是紛紛看著陶侃想聽聽他有何高見!

“主公手握二州之地,若要向四方開拓,則唯有益州、交州、徐州三州之地可圖!現如今造成我方危機的又恰巧就是這三家,既然如此,我方的危機豈不就是一番機遇?倘若主公能瓦解這三路的威脅,則主公要想一統南方,再進一步進取天下則不遠矣!”陶侃說道。

“不錯!就是不知如何能將危機化解,還請士行教我!”我當即起身向陶侃求教道。

“進犯淮南的乃是徐州水路大軍,如今其水師已被破解,尚有三萬陸師在側!此路雖然來勢洶洶,但卻不足為慮,定然不可能奪取淮南!一路已去,剩下的便是南郡的叛軍、西路的劉裕,以及南路的陳烈!

此二路乃是主公一統南方的對手,雖然我方雙拳難敵四手,但他們二人卻都是在圖謀我方的荊州之地!由此可見,不管是劉裕還是陳烈,他們早晚也會成為對手!

如此一來,主公隻需派遣一能言善辯之士,便可消除其中的一路威脅,剩下一路便不足為慮!”陶侃侃侃而談道。

陶侃話鋒一轉,在我等還在沉思之際,又接著說道:“然而此乃化解危機之策,卻非將危機化為機遇之策!若主公要想將之化為機遇,隻有一策可行,那便是誘敵深入!隻有將劉裕、陳烈的軍隊放進來,讓他們自相殘殺,主公才能坐收漁翁之利!屆時,隻要將他們一一消滅,主公再要一統南方便能輕而易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