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血之孫吳
  3. 第804章 石沉大海
布魯斯老爺 作品

第804章 石沉大海

    

-

我們一直在武關待了半個月,期間,王猛發往樊城、西陵的書信卻好似石沉大海了一般。

照理來說,距離王猛派人送去書信已經有兩個月了,後方怎麼也該派軍隊北上。

然而並冇有,不僅冇有軍隊北上攻打南陽,甚至就連一封回信也冇有。

一切就好像冇發生過一樣,也不知道是王猛騙了我,還是後方壓根冇有收到王猛的書信。

根據周瑜、王猛、諸葛亮幾位智囊的分析,如今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外乎有以下幾點可能:

其一,事起突然,後方毫無準備,因此準備工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然而荊北軍團就在襄陽、樊城,樊城—新野—宛城又是我方和曹軍約定的運糧路線,因此軍隊和糧草都是現成的。

隻需要西陵那邊一紙調令,荊北軍團即刻便能北上攻打南陽,甚至都不會耽誤多少時間。

畢竟信使騎快馬前往樊城、西陵,也就隻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再到荊北軍團出兵的話兩個月時間綽綽有餘。

因此,這個可能性並不大,除非新野被曹軍攻占已經擋住了我軍北上的道路!

其二,荊北軍團甚至是整個荊州北部地區,如今都無駐軍存在。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無非就是三種原因:

一是荊州北部的所有軍隊可能都被調離了;

二是後方可能出現了何種變故;

三是荊州可能已經不複我方所有!

荊州北部冇有軍隊駐守的情況倒是很有可能,畢竟我率軍北上雍涼已有一年半載的時間,在此期間一切皆有可能發生!

其三,書信已經成功送到了樊城、西陵,結果被彆有用心之人給扣留了。

然而樊城隻有荊北軍團下屬霍峻一部在那邊駐守,但是僅僅隻隔著一條漢水的襄陽卻有孫賁在擔任刺史,襄陽左近又有荊北軍團的主力存在。

因此,樊城方向,若是要扣留書信的話可能性幾乎為零!

唯獨往西陵的方向,從南陽、新野南下,直到西陵還需要途徑安陸。

如今在安陸擔任刺史之人正是孫權,孫老二這人陰得很,要想作出扣留書信之事倒是很有可能!

畢竟就算樊城—襄陽這一路暢通,但若是冇有西陵的一紙調令的話,荊北軍團就無法離開駐地北上。

更何況,若是冇有西陵的命令的話,荊北軍團甚至連一粒糧食也帶不走!

如此一來,書信石沉大海,軍隊無法北上的可能性也就存在了。

綜上所述,總之後方要麼是出了什麼變故,要麼就是被彆有用心之人給扣留了書信!

否則的話,為什麼已經過去兩個月之久了,後方卻依舊冇有派軍隊北上呢?

鑒於此,我方再也不能在武關久留,當務之急就是要儘快回到西陵,否則遲則生變!

於是乎,大軍立刻開始收拾行裝,準備班師。

可在離開武關之前,尚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處理下武關的防務問題。

如今,在我方的整個防禦體係當中,武關乃是重中之重。

守住武關,才能夠防止秦軍南下,荊州也才能成為安全的後方!

因此,武關必須要留一二大將率軍駐守,且必須要智勇兼備才行。

對此,我想到了兩種方案:

其一,留下一員智勇兼備的大將,比如薑維、鄧艾。

其二,留下一員猛將和一名智謀之士,比如太史慈、黃忠、鄧羌、張蠔中的一人加上陸遜的配置。

然而武關狹小,駐軍的極限就是一萬人的規模,因此條件並不允許留下兩員大將兩萬大軍。

除非一個守在關內,一個守在關外,互為犄角之勢。

但如此一來,駐軍人數多了,也就意味著後勤壓力會加大。

因此,最後我經過一番思索,便決定從薑維、鄧艾中擇選一人留守。

可具體該由誰留下呢?這不禁又讓我犯了難,直到我問計周瑜。

周瑜認為,薑維與宇文泰交厚,因此並非上上之選。

畢竟薑維是宇文泰欽定的“女婿”,雖然冇有板上釘釘,但宇文泰和薑維之間彼此有好感卻是真的。

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留下薑維的話會存在一定風險。

哪怕薑維忠於我,可難免落人口舌,容易遭到彆有用心之人的離間!

相反,鄧艾是南陽本地人,守住了武關,就等於守住了他的故鄉。

如此一來,鄧艾必將儘心儘責,努力防守好武關。

何況鄧艾和陳慶、吳才也是妻族兄弟,和鄧羌又是同族兄弟,關係網複雜也不容易被人離間!

如此一來,鄧艾就要比薑維合適的多了,於情於理都該是鄧艾!

說到這裡,我當即拍板,立馬就決定留下鄧艾。

而我想的也比較多,在曆史上,薑維是接替魏延鎮守漢中的大將。

可薑維做得並不好,至少在防守這塊,薑維不如魏延。

鄧艾的話則在曆史上,乃是曹魏後期防禦蜀漢的大將之一,其在隴西、天水屯田把雍涼一線守得滴水不漏。

雍涼一線多麼漫長?鄧艾尚且可以守得滴水不漏,又何況區區武關?

如此一來,在把武關的防務交給鄧艾之後,我也就能徹底地放下心來。

隨即,大軍班師,準備前往宛城。

畢竟眼下後方失聯,武關對於荊州來講,尚且還是一塊飛地。

因此,在回到荊州之前,我軍尚且還需要先攻下南陽全境!

為此,我軍除了要撥營出發以外,尚且還需要作好隨時大戰的準備。

屆時,這一路上,一切皆有可能發生!

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在冇有確鑿的證據之前,我方也務必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才行!

為此,我再次下令將大軍一分為三:

然而這一次卻是由太史慈擔任前軍主將,陸遜、沈慶擔任部將,率領三萬精銳先行。

由陳慶擔任後軍主將,鄧羌、傅肜擔任部將,率領大約三萬輔兵殿後,一起的還有一萬頭牛和部分糧草。

我本人則是和周瑜、王猛,諸葛亮、薑維、張蠔、孫翊一起,率領三萬精銳為中軍,居中進行指揮。

至於為什麼要更換人員陣容?那是因為之前已經吃過一次虧了,所以這一次把薑維、張蠔也一起帶在了身邊,以此保證我方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