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血之孫吳
  3. 第286章 臨湘昌義之
布魯斯老爺 作品

第286章 臨湘昌義之

    

-

昌義之乃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代名將。

早年跟隨南齊大將曹虎四處征戰,屢立戰功。曹虎擔任雍州刺史後,昌義之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

曹虎入朝為官後,昌義之便留在雍州,繼續效命於新任雍州刺史蕭衍的麾下,跟隨蕭衍東征西討,蕭衍對其也頗為優待。

後來,蕭衍代齊稱帝,建立南梁,是為梁武帝。南梁建國後,昌義之也因此成了開國功臣,並且封侯拜將。

可以說,昌義之此人是極有眼光的,從未跟錯過人,跟著曹虎升官發財,後來跟著蕭衍更是飛黃騰達。

但這一切也和他的能力出色有關,若非如此,他也不會一直平步青雲。

在蕭衍登基後的第二年,便給予了昌義之假節、督北徐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北徐州刺史等一係列官職,然後鎮守鐘離。

後來,北魏派兵侵擾北徐州,昌義之都將之一次次擊退。

兩年後,也就是蕭衍稱帝後的第四年,南梁已經擁有了強大的實力。

於是,梁帝蕭衍委派弟弟蕭宏為主帥,興兵北伐北魏,昌義之也率軍跟隨。

開戰第二年的二月,昌義之與魏將陳伯之戰於梁城,昌義之敗走。

四月,北魏以元英為主帥,率軍十萬迎擊梁軍。

五月,昌義之再攻梁城,最終將其攻拔。

但此時整個戰局卻對梁軍十分不利,主帥蕭宏和諸將都主張繼續進兵,唯獨昌義之堅決反對,並要求退兵。

果不其然,隨後梁軍主力果然大敗,昌義之也被迫放棄梁城,移軍扼守鐘離。

北魏大軍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滅亡南梁。

梁帝蕭衍卻對形勢看得十分清楚,認為還冇到真正危機的時候。

於是,命令昌義之完善鐘離城的防禦工事,以待魏軍。

十月,北魏軍主帥元英率眾圍攻鐘離。

十一月,蕭衍命大將曹景宗都督二十萬大軍援救鐘離。

大戰的第三年正月,魏軍主帥元英與大將楊大眼率數十萬大軍進攻鐘離。

鐘離城北臨淮水,魏軍便在兩岸架橋,建浮橋達數百步,作為跨淮通道。

元英據南岸攻城,楊大眼據北岸立城接應,以通糧道。

當時的鐘離城中僅有三千人,昌義之督率將士奮力抗擊。鐘離溝深水深,魏軍運土填溝,造井闌、衝車撞擊城牆。昌義之率軍用泥土補修被撞壞之處,衝車雖入,但城牆未壞。魏軍晝夜苦攻,輪番衝擊。昌義之善射,每當有危難之處,便親自去救援,箭到之處,魏軍無不應弦而倒。雙方在一日之內鏖戰數十個回合,魏軍死傷以萬計,死屍堆積的與城牆同高,仍不退卻。

二月,蕭衍命豫州刺史韋睿自合肥領兵增援鐘離,並受曹景宗節製。韋睿成功抵禦魏軍的攻勢,曹景宗便派人潛水入城送信,昌義之這才得知援軍到達。鐘離守軍聞訊後,勇氣倍增。

三月,韋睿乘淮水暴漲之機,派鬥艦襲擊魏軍。另以小船載乾草,灌以火油,趁風縱火,焚燒浮橋,並派出敢死隊衝擊。當時,大水特彆湍急,突然之間,浮橋儘毀。梁軍奮勇衝殺,無不以一當百,呼喊聲震天動地。

魏軍大敗,元英見橋斷,便脫身棄城而走,楊大眼也燒營而去。

此戰,魏軍溺死者、被殺者,多達三十萬之眾。

鐘離之戰,是南梁政權建立初期最輝煌的一場勝利,強大的北魏王朝也因此由盛轉衰!

此戰的功臣有三人,分彆是韋睿、曹景宗、昌義之。但若非昌義之死守鐘離,留給了梁軍組織力量進行救援的時間,也就不會有後來如此輝煌的大勝!

昌義之真可謂居功至偉,此戰過後也因此位極人臣。

可以說,以昌義之在曆史上的表現,絕對是一位能征善戰,能攻善守的良將。實在要給他找一個相似之人的話,我覺得他可以比肩張郃!

昌義之此人論長相也著實普通,丟在人群裡也毫不起眼,但他的一雙眸子卻炯炯有神,透露出了一種堅定、果決。

正是他的這種眼神,讓我認定了他是一位值得爭取的將才!

但昌義之乃是劉裕鄉黨,如今卻被周瑜委以原職,所以他要麼是詐降,要麼就是有什麼原由,所以才答應歸降。

作為武將,一般不會像文官那樣隨波逐流,或者講究什麼良禽擇木而棲。一般都是士為知己者死,或者為一主死忠。

但我之所以認為他可以比肩張郃,除了二人相似之外,經曆也是有所類同。

曆史上的張郃,本為冀州刺史韓覆的部將,後來冀州被袁紹所得,他又轉投袁紹帳下。再到官渡之戰,袁軍大敗,袁紹病亡,張郃也被曹操所俘獲,因此轉而又為曹操效力。

這一世的張郃,經曆也和曆史上類似。

反觀曆史上的昌義之,本是南齊將領,先是曹虎的部將,後來又成了蕭衍的部將。直到蕭衍稱帝建國,就成了從龍之臣。

由此可見,昌義之這人也不是愚忠之人,而是看得清形勢,也和文官一樣是講究良禽擇木而棲,是有眼光的人。

如今的南方,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我方勢大,而劉裕勢弱。彆看之前我和周瑜分析得頭頭是道,把劉裕吹上了天,但在其他人眼裡,就是我方強,劉裕弱,這一點冇跑了。

以昌義之這人的眼光,也肯定會選擇我而不是劉裕!

哪怕二人是鄉黨,但那又怎麼樣?鄉黨也隻是在一個勢力內部有用,能保證昌義之受劉裕信任,僅此而已。而劉裕也並冇有多麼重用昌義之,否則也不會委任他在此地擔任守將了。

總之,我相信,昌義之是真心歸降於我軍冇跑的!

隨著眾人一一就坐,我和周瑜坐在上首,文官席以劉巴為首,廖立、韓玄次之。

武將席則以孫瑜為首,昌義之次之,然後依次是周泰、張南、宋謙,王強則因為是我的親衛統領,所以並不在此。

一場宴會,談笑風生,賓主儘歡,拉近了我和幾人之間的關係,也讓我更深入地瞭解到了劉巴、昌義之、廖立等人。

最後,宴會一直持續到深夜,直到連我都喝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