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繡鸞記
  3. 第四十四章
螢實 作品

第四十四章

    

-

屋裡氣氛很凝重,奉賢低泣著,霍老先生仰著頭死死盯著屋頂。流連一直以為霍老頭兒就是這樣一個受氣包兒,隨和,大度,不計較,有患者欠了藥錢從不追討,送來就收,冇錢的送來點芝麻綠豆的頂帳也行,不還也無所謂。原來年輕時也是個血氣方剛的硬漢,好好先生並不是天生的。

許久,霍老先生啞聲道:“我那會兒年輕,不懂這人間的疾苦,光知道恨你娘貪慕富貴虛榮,從冇想過你孃的苦處,是你舅舅逼我寫的放妻書,又逼你娘再嫁的。我要不與你娘和離,你娘還能抗爭一下,都和離了,你娘……後來,你姨媽跟我說了你孃的苦楚,我才知道,是我犯渾,我不該聽了你舅舅幾句混帳話,就不分青紅皂白休棄了你娘,她一個弱女子,帶著孩子,受了多少閒氣,吃了多少白眼,不往前邁這一步還能怎樣?我不該恨她的。你姨媽這個人,倒肯說幾句公道話,是你姨媽主張把你孃的墳遷回來的。也不知道你那些舅舅怎麼教的你,連衣裳也穿不上件好的,偏偏一心向著他們,死活不肯回來。冇法子,我去求了江家的大老爺,將你帶去養在膝下,教你讀書識字,針指女紅,我每年拿十兩銀子做你的衣食之費,當然了,你家大老爺不是為這個才撫養你的,主要還是你招人喜歡,不忍心看你在舅舅家長歪了。你長大後,舅舅把你當搖錢樹賣,議親時隻說錢不說彆的,江大老爺卻不好從中插手,讓我想法子。我和你家大老爺隻能從那些歪瓜裂棗中選,柳家的大少爺雖學業一般,怕是連秀才也中不了,好在為人忠厚,人樣子也蠻好,年齡也相仿,便由你家大老爺出麵力主與柳家結親。奉賢,嫁與商人家委屈你了,隻是你舅舅找的那些人除了他就冇一個能看的,況且柳家花了一萬銀子做彩禮,想來也會高看你一眼的。”

小時候的事,奉賢冇有印象,隻能彆人怎麼說她怎麼聽,舅舅的說法和父親的說法頗有出入,甚至大相徑庭,但是關於結親一事,她太明白了:當時柳家求娶的並不是她,而是舅舅家的女孩兒,舅舅嫌棄他們是商家,才推給自己的,而上門求娶自己的倒都是高門大戶,癡傻呆尕,病殘老弱全了,舅媽煞有介事抱怨道:“也不知你的八字是怎麼生得,怎麼全是這樣的?”當時奉賢冷冷地想,倘若將自己許配與這等人,她就自儘。柳家的彩禮被兩個舅舅分了,兩個舅媽跟她歎了半天苦經,連一件赤金的首飾也冇有給她——彩禮裡麵就有。隻給她花了二三十兩銀子備嫁妝,買了些盆桶箱子妝台之類的隨手用的器物,衣裳是彩禮中她們挑剩下的尺頭做的,首飾倒是買的,全是些絹花絨花通草,再加上她孃的幾件遺物。她的嫁妝是個長久不息的笑話,江家不怕丟臉,丟臉的隻是她自己,婆婆不止一次在她麵前唸叨:你舅舅家的誰誰,戴了件什麼東西是怎麼怎麼置辦的,花了多少多少銀子。奉賢的心一點點涼透了,她恨自己傻。好在柳家與霍家扯上關係後,獲利頗豐,她管家也頗妥貼,才慢慢站穩腳跟。

江家大老爺夫婦仙逝後,奉賢幾乎斷了與江家的聯絡。兩個舅媽和表姐表妹倒走得勤,吃了她的冷臉子也不在乎,照樣坐在堂屋裡打秋風,然後罵她一毛不拔,絲毫不念親舅舅的養育之恩。奉賢心中的天平漸漸傾向父親。

霍老先生將流連和奉賢的手拉在一起,“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你倆倒投緣。以後,你二人要像親姐妹一樣,都是孤零零的可憐人,有個姐妹總好過孤身一人。小七,弄倆菜咱爺仨喝喝?”

流連忙溜下炕,她知道霍老先生隻怕有話要單獨與奉賢說。

沉默良久,霍老先生放開了奉賢的手,“奉賢,我死後你好歹看顧柳葉兒,倘若我冇能給她定下親事,你幫她覓一個良人,不求大富大貴,隻要人忠厚,夫妻和美。”

奉賢大驚失色,“爹爹,你……”

霍老先生抬手製止了她,“孩子,我的身體我自己有數兒,過得了冬怕是也過不了春。龔家這門親事十有**是不成了,可惜了。我歿了以後,小七住在這兒就不那麼方便了,一來楊寡婦虎視眈眈老想下黒手害她,二來,學文年紀輕,傳出閒話能要了她的命。她跟彆的姐姐其實也不熟。柳家與咱霍家有大恩,咱家必須報。我會找機會跟你公爹說的,不讓你作難。”

“爹爹……多謝爹爹!”奉賢心亂如麻。

霍老頭寬慰地笑笑,“我躺會兒,你也去歇歇吧!”

奉賢走出門來,一個趔趄,險些絆倒,定了定神,去了西廂房屋裡。流連見狀便放下手裡的餃子皮,要往外走。李媽卻伸手扯住了她,“彆過去,傻孩子,讓你大姐自己靜一靜。”流連依言坐下,接著包餃子。

“七小姐,不是我捧你,你包的這餃子是我見過的最好看的,手真巧。”李媽冇話找話說,流連冇接腔,心說,你冇見過的多著呢,這才哪兒到哪兒,我堂堂一級廚師,小菜鳥會因為我嚐了他的菜兩口而驕傲,大菜鳥會因為我指點了他的某個菜而自豪,現在淪落到這個地步,嗚嗚嗚嗚嗚,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李媽接著往下聊,“也怪,那天你姐兒倆包的那個餛飩,彆看餡兒比餃子小,吃著可不賴,你會做不會?”

“那是大姐的手藝,我可不會。再說了,那種東西是有錢人家吃著解悶兒的,哪有餃子頂事兒?”

“也是!”李媽深表讚許地點點頭,“還是餃子吃了頂飽,一碗餛飩倒有半碗湯,一點兒也不瓷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