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新手學起梅花易數
  3. 第3章 中醫之德(一)
雨子白 作品

第3章 中醫之德(一)

    

-

問:道家對中醫道德的影響體現在哪裡?

答:這個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道德根文化是中醫學的母體;中醫是歧黃之術,歧黃源於道。因此,中醫的理論、方法、技術、教育全部都建立在道德跟文化的基礎上。這個體現,則主要表現在中醫學人才的教育培養應用的全過程中。

中醫學由於源自道德根文化的內文明,因此中醫學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修身明德的培養實踐,離不開內外兼修同步提升的過程。

傳統中醫是“仁心仁術”,是慧智同工的技術。她是文化與知識緊密結合的一門生命科學,單憑智慧意識無法真正深刻地掌握她。需要具備一定的道德素質,才能夠真正掌握中國道德根文化中,這一特點是有彆於西醫學的中醫學的重要的特征。

《黃帝內經·素問·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裡的一段文字,對於生命的真相和疾病的原理,以及與德的關係,揭示得極其深刻和透徹,對醫者和患者都有極大的教益。為了使現代人能直接讀懂這一段以德論疾的內容,在這裡我們直接用白話文進行釋讀:

黃帝問:

上古的聖人傳授百姓製作中藥的煎劑湯藥和浸製藥酒酊劑的方法,卻並不主張直接使用,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說:

自古聖人傳授製作煎劑湯藥和浸製藥酒酊劑的方法,隻是讓百姓係統性、全麵性地瞭解和掌握防治疾病的方法,做到有備無患,以利於後世離道失德的社會出現以後,能及時地運用這些方法防治疾病。

所以,雖然自上古時代起,聖人傳授了運用中藥治病的方法,但隻是承傳而並不實際使用,因為當時的人們尊道貴德,精氣神內守,正氣內存,邪不內生,不需要使用中藥煎劑內服,也能自我養生調節;而防治外感性的疾病,隻需要鍼灸等在體表經絡上進行氣機調節,就能產生良好的作用。

內傷五誌、六慾七情,是人類離道失德後必然罹患疾病的關鍵性原因。

到了中古之世時期,社會的道德觀念下降,人們出現離道失德的心智活動,私心貪慾漸起,體內五陰生成,五種情誌的邪氣時常發生,適當配閤中藥的服用才能周備安全,從而在人體的深層中調節清除邪氣的內生。

黃帝問:

現今的社會上已經不再慎用中藥製劑,而是普遍使用,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說:

現在的社會,人們離道失德之勢已經形成,由於人們少私而寡慾的內環境丟失,“德一”的能量在體內已經無法吸收,德一散五,僅有的五德在體內也參差不齊。

人們的五陰、五情誌活動不斷地生成於內,患發於自身體內的深層中,已經失去上古之人那種正氣內存、內實,邪氣不會內生,外邪不易深達於內,而隻需要防患病邪從外攻襲於體表衛氣就能維護健康的狀態。

所以,現在的人們自毀精氣神,產生邪氣於內自我損傷,外邪不斷侵襲於體表,必須全部方法都使用上去,用各種中藥以毒藥去中和內毒,而從內部深層調治。

同時運用砭石、針刺、艾炙調治於體表經絡穴位的氣機,疏通五臓六腑三焦在體表的戶牖,由表及裡地進行溝通調整氣機於外。內治氣機與外治氣機協同配合,才能產生良好的防治效果。

黃帝接著問:

患者的形體活動功能喪失,臥床不起,血液流量銳減,運行緩慢,而治療卻不見功效,這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說:

這是由人體內“精氣神”三寶中的“神”,拒絕執行管理命體功能的職責所造成。

黃帝繼續追問:

為什麼會出現體內的“神”拒絕執行管理職責的現象呢?

岐伯回答說:

針石等各種醫治的方法,都是符合於大道的自然規律的,它們的運用是否能夠產生最佳的效果,還需要使用者和受用者內在的尊道貴德品格與能量作為受體,同頻配合。

現代的人們,不能主動提升自己的精氣神以符合“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品質要求,內在的情誌活動和後天意識恣意妄為,不能主動依照“尊道貴德”的原則治理內身國,固執地外求索取,毫不反省自身的不足,造成內在的品格低劣,能量匱乏,不能與符合道性規律的醫治方法相應、同頻共振,所以疾病難以治癒。

疾病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時,體內的精壞質損,神所需要的房舍破敗、臟臭,不可居住和進行工作,神也就必然離體棄形而去。精壞神離後,人體的榮氣和衛氣必然迅速散逸消失,而不可能再重新收聚運行。在這種情形下,各種醫治手段也就全無效驗。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是因為人們離道失德,喪失道德的信念,自私貪婪,嗜慾無窮,內亂、內耗精氣神,五陰生髮無窮的五情誌活動而自伐精氣神;自尋煩惱而使憂患不斷滋生,導致體內精氣散失破壞。

榮氣不能營和於五臓六腑三焦,衛氣的層級保護消失,內邪蔓延滋生於深層,外邪長驅直入體表。在體內各係統中主持工作的神,這些體元,失去居住和工作的最起碼環境,紛紛離開各自的工作環境,所以疾病無法治癒。

《黃帝內經》中的這一段話,對於人類從“尊道貴德”的誠信中認識健康,防治疾病,提升治療效果,極其重要。

《黃帝內經》曰:“五穀為養”,

說明全穀物種子精華

其實最養人的身體!

但你知道《黃帝內經》這句話的意義嗎?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中醫元典《黃帝內經》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即“天德養神,地穀養形”,簡單的說,即宇宙的道德營養著人們的精神,也就是性體係統;而地上的五穀所滋養的是我們的形體,也就是命體係統!

從《黃帝內經》的揭示來說:“德”並不僅是西方哲學簡單定義的,隻是一種外在行為規範、隻是一種品格、隻是一種品質。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能量性,丟失了道德能量的滋養,我們也將失去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