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香山寶卷
  3. 第3章 禦棍趕走妙善女,帝後嬪妃勸迴心
許智 作品

第3章 禦棍趕走妙善女,帝後嬪妃勸迴心

    

妙善見父皇大怒。

叉手近前曰。

腹盆如大海。

能納百川。

為小節事。

怒氣如山。

伏望爺爺。

大展慈容。

望乞慈照。

水月胸襟塵不染。

冰霜戒行道長存。

南無觀世音菩薩妙善見父生瞋怒。

進前一一奏言文。

百歲光陰一宿客。

嗚呼浮世豈長存。

男婚女嫁埋苦本。

廣種陰司地獄根。

若逼奴奴招駙馬。

父傳金榜召醫人。

醫者須是明醫士。

天下聞名第一人。

醫天醫教無雲障。

玉兔金烏不動明。

醫地醫教無寒暑。

大地山河一統平。

醫人醫教無高下。

普令快樂勝天真。

空王殿內為眷屬。

涅槃床上結成親。

但有如此名醫士。

怎敢推辭背聖恩。

父皇見奏。

嗬嗬大笑。

這小的子。

果是妖精鬼怪。

生在宮中。

年方一十九歲。

曉得許多般事。

不學孝悌忠信。

人倫之道。

信邪倒見。

聽誑惑之言。

古今人生人死。

有春。

有夏。

有秋。

有冬。

死以葬之。

春秋祭之。

大禮如此。

若是平生。

有功行者。

該載於文籍使。

名揚於後世。

孝則終矣。

有甚天堂地獄。

鬼神。

是何形象。

隻有讀書朝帝闕。

那見唸佛往西天。

這潑的子。

元來怕死貪生。

若是聰明。

有見識的女兒家。

本本分分。

不言不語。

順於爺爺。

與同二姊。

招一駙馬。

也是一頭了當。

豈不稱心。

你一點兒年紀。

從那裡得病。

說將來看。

妙善聞己。

即時便答。

大家截斷梧桐樹。

自有傍人說短長。

南無觀世音菩薩妙善近前躬身奏。

金懷玉鏡照評論。

一願不老常年少。

二願不死永長春。

三願肉身成正果。

西願見性識天真。

五願三障皆消滅。

六願恩愛斷除根。

七願智慧超日月。

八願三界釋冤親。

九願天人皆供奉。

十願說法度群生。

萬聖千賢中第一。

天上天下眾欽尊。

若有這般名醫士。

蓮花會裡便成親。

公主答父皇曰。

奴願醫士為親。

須是醫得天下。

萬類無生滅之相。

無憂欲之情。

無老病之苦。

無高下之拘。

無貧富之辱。

無好惡之患。

無你我之心。

無能所之傲。

變大地人同心意。

同形相。

同壽命。

同名號。

同安樂。

萬象森羅。

同一受用。

西生六道。

蠢動含靈。

皆證等覺。

妙覺儘得。

五眼六通。

三身西智。

佛果菩提。

有人能醫此心病者。

不選日時。

結成夫婦。

同著忍辱鎧。

共臥無餘床。

同坐法空座。

隻此言矣。

父皇聞言。

咬牙怒目。

聲震如雷。

左右見之。

魂驚膽碎。

不是這番寒徹骨。

爭得梅花噴鼻香。

南無觀世音菩薩父皇聞言心焦燥。

麵如土色氣如雲。

高聲喝起叫拏下。

殿前臣應似雷鳴。

著令左右金甲將。

瓜錘打死這妖精。

文武朝臣齊聲奏。

我皇赦罪納微臣。

公主年幼無誌氣。

寬恩恕罪且消停。

妙莊皇帝開金口。

卿等前來聽朕因。

可怪頑潑天大膽。

嘴快如刀不辨尊。

一片心肝如銅鐵。

善化忠言永不聽。

犴滑刁鑽非家寶。

忘恩負義未為珍。

及早驅除由是可。

年深日久必成精。

妙莊皇帝。

拍案高聲。

便罵曰。

蜂狂的精靈。

說出無端。

話得無理。

喝令女使。

剝下錦繡羅衣。

禦棍打出禁。

在後園。

待他寒凍。

饑餓而死。

免掛心懷。

妙善聞言。

微微暗笑。

情願解下衣裳。

叩頭而去。

公主到園中。

自歎曰。

富貴豈在錦羅衣。

有道何在皇宮貴。

且向園中安然靜。

默一塵不掛深入禪定。

思惟佛道。

得出宮門。

如離火宅。

荷謝三光。

今日。

才得暢心。

滿意修行。

長空雲散天一色。

大地春回萬象新。

南無觀世音菩薩公主徑入園中去。

歡歡喜喜出宮門。

酒色財氣今日斷。

三塗八難永除根。

錦繡羅衣皮毛債。

全身淨儘合無為。

出門一步乾坤闊。

逍遙自在感天恩。

皇宮不是安身處。

故鄉元在自心中。

此處園中如仙境。

奇花異果西時新。

為因生死無心戀。

轉心修道彆無因。

千般快樂渾不喜。

一心願證道圓通。

公主在園中。

且喜無憂無慮。

幸有明月為伴。

白雲為侶。

又無怨恨。

常生歡喜。

自歎宿生慶幸。

無諸魔障。

得出宮門。

如囚脫枷。

似鳥離籠。

如龍得水。

似虎逢山。

逍遙無掛礙。

自在更無憂。

迅速光陰。

己經一月。

止有皇後。

朝思暮想。

日不食。

夜不睡。

與六宮共議。

自合進上。

求免赦罪。

眾保回宮。

白雲乍可來青嶂。

明月難教下碧天。

南無觀世音菩薩六宮嬪妃同玉步。

黃金殿上說知因。

百樂應天前引路。

正宮皇後後隨身。

首至殿前呼萬歲。

二十西拜淚紛紛。

伏望我皇生歡喜。

寬恩赦放女兒身。

自家骨肉心中寶。

莫將淩辱不成人。

癡頑幼小無誌氣。

未辨春秋不順情。

哀告父皇休瞋恨。

大展慈容放罪人。

親生止有三個女。

乳哺三年計九春。

妙書妙音多快樂。

可憐妙善受艱辛。

父皇心腸如鐵石。

不思骨肉痛傷情。

父皇見奏。

嗬嗬大笑曰。

父母見識。

大意相同。

自家女兒。

誰不愛惜。

隻是孝順的便好。

從今教他改過前非。

且待明日朝罷。

朕自去園中。

遊賞一回。

令那大膽。

不成人的女子回宮。

你們各宮人等。

須是同去轉勸。

後妃奉旨。

即便同往。

明人不在多多說。

響鼓何必重重敲。

南無觀世音菩薩皇帝皇後皇妃子。

不排鸞駕入園中。

女使女官前引路。

嬌娥綵女後隨身。

徑入後宮花園內。

花紅柳綠正逢春。

看花女官來迎接。

請皇亭內暫安身。

二十西拜呼萬歲。

聖人何故駕親臨。

皇帝亭中開言說。

卿在亭前聽朕因。

多因妙善心邪見。

癡頑失誌不成人。

禁在此園一個月。

從拏到此未知因。

女官曾知何訊息。

知他事體說來因。

當時女官回言奏。

聖明天子納微臣。

未奉我皇親旨意。

至今不敢拜芳容。

皇帝親去觀公主。

幽然靜坐小亭中。

擊門高聲呼妙善。

顛狂下賤下流人。

快樂風光無福受。

自招其禍做囚人。

今朝好好迴心轉。

赦你回宮為好人。

速急迴心由是可。

仍前逆旨命除根。

父皇去見妙善。

口中不說。

心內暗想沉吟。

不覺淚流錦袍。

親問曰。

我兒可傷。

不思在父母身邊。

六宮之內。

吃香馥馥的飲食。

穿金黃黃的龍服。

住錦片片的樓台。

隨後的嬌娥。

伏侍的綵女。

日日筵宴。

百樂齊鳴。

有甚不足之處。

今日從順父命。

招取一人。

向後獨尊汝夫。

興隆帝道。

坐掌山河。

且受儘世風光。

一朝天子。

勝做萬代諸侯。

你心何見。

要受淩辱。

妙善聞言。

隨即便答。

眼中著楔誰當得。

火內生冰道者知。

南無觀世音菩薩公主當時回言答。

父皇聖駕且回宮。

無絃琴上知音少。

父子彈來調不同。

不貪皇宮多富貴。

願向空門做道人。

不願招夫為天子。

無福做後正宮人。

願搭如來三字衲。

不願皇宮著錦衣。

兒厭三界如牢獄。

決不將身去嫁人。

奴奴若得成正果。

普光殿上報親恩。

奴在園中無報答。

勞煩父帝母親臨。

但願自性心花綻。

功成行滿轉宮門。

奴因生死甘遭難。

不敢懷怨惱聖君。

皇曰。

凡為人子。

不尊父訓者。

天誅地滅。

千般抗對。

你從那裡學來。

許多狐言鳥語。

我想那等。

為僧道者。

乃是民間懶惰。

鰥寡孤獨之流。

不能生理的。

改妝異扮。

托佛為由。

一概儘是。

不忠不孝。

得死罪的浮徒。

你學這等作為。

豈不是敗壞國家。

讒辱朝廷。

教你招取駙馬。

成立帝基。

如昇天富貴。

更作麼生。

妙善聞言便答。

奴觀金文玉軸。

皎然明載。

三世諸佛。

今古聖賢。

皆舍五欲。

行大乘道。

成等正覺。

普濟天上人間。

又見梵皇帝釋。

侍佛左右。

十種仙人。

隨佛化度。

九十六種外道。

五十種魔王。

參隨擁護。

又有國王大臣。

士農工商。

老幼男女。

皆因出家。

俱成聖果。

終不然都是懶惰之流。

不能生理的。

父皇聞言。

默然不語。

無言可答。

隻得隱忍回宮。

同來眷屬。

俱隨駕轉。

皇帝回宮。

徹夜思量。

無計可施。

再令妙書。

妙音二公主。

同皇後去勸。

百舌未休枝上語。

鳳凰那肯共同棲。

南無觀世音菩薩皇帝有敕宣皇後。

再令去勸女兒心。

皇後當時蒙帝敕。

十步那容五步行。

曾勸凡情急似火。

誰知聖心冷如冰。

妙書妙音同母勸。

首到園中說事因。

從今我兒於此處。

阿孃日夜淚紛紛。

特勸我兒招駙馬。

便同二姊共成親。

父母養育恩難報。

歸宮可報父娘恩。

今朝再不迴心轉。

果然不是孝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