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我為紂王正了名
  3. 第4章 外交司應運而生,大聯盟初具雛形
管叔鮮 作品

第4章 外交司應運而生,大聯盟初具雛形

    

我們之所以把陶邑作為秦國實現統一事業的東方根據地,是由陶邑的地位決定的。

陶邑是我國消滅了曹國之後,從曹國奪取的城邑。

陶邑位於菏、濟水係的交通要道,向西可通過水路到達秦、趙;順濟水而下,則能抵齊國都城臨淄;經菏、泗、淮水可達南方的楚地。

所以,便利的水路運輸使陶邑的商品經濟空前活躍,陶邑迅速發展成為諸侯國間商品交易的中心城市,所謂“諸侯西通,貨物所交易”,指的就是陶邑。

被後世稱為“文財神”的春秋越國的範蠡就是隱居在陶邑致富甲天下,這裡被後世的司馬遷譽之為“天下之中”。

現在的陶邑正掌握在我們宋國手裡,繁榮的經濟對秦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決定在這裡建成一個“秦城”,作為未來秦國統一大業的東方根據地。

戴不勝擔心這樣會“引狼入室”,我覺得事己至此,未來的天下大勢既然不可阻擋,我們隻好順勢而為。

在另外一個時空,秦相國魏冉正是在擊敗齊國之後,從齊國手中奪得了陶邑,把他作為自己的封地。

我們在這裡建設“秦城”,隻要宋國不滅,其主權仍然屬於宋國。

隻要能保全宋國這支殷商餘脈,也就值得了。

何況最終是以結束分裂,實現中國的統一為終極目標的。

我受後世的特勤部隊作用的啟發,非常重視特殊兵種的建設。

尤其是我遭遇了一次行刺之後,我的這種認識更為深刻。

我派人出使各國之後的一箇中午,天氣陰沉,剛鬆一口氣的我想出宮走走。

就在我剛剛邁步走出宮外,幾個官人打扮的人突然向我發難,侍衛還冇來得及反應,我己經被那幾個人包圍並受到攻擊。

我也是有點功夫的,後世《史記》記載我“麵有神光,力能屈伸鐵鉤”,可見我的功夫了得。

特彆是商字寶典並非僅僅是帝王之術的修煉,它在修煉者的內力、醫術、武功等方麵都有非常高的造詣,我每天的修煉可不是白給的。

我展示功夫的同時,驚奇地發現我在武功方麵可不是提高一星半點,三下五除二這些殺手就被我給解決了。

等到侍衛們圍攏過來時,那些殺手己經冇有一個能活著了。

經過深入調查,瞭解到這些殺手是我殺掉唐鞅和唐不疑之後,唐家派出的高手對我的行刺。

因此,我決定建立一支特殊兵種,也就是特種作戰部隊。

以間諜和情報、執行對敵暗殺、保護我方首腦等作為基本任務。

我開始著手在戴光的衛尉係統裡麵專門設立這樣的特種兵,我親自指導並由戴光組織實施。

惠昭出使秦國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外交方略的成效開始顯現。

秦國答應我們從西線牽製魏國與韓國,從南線牽製楚國,以避免楚魏兩強對宋國的進攻。

秦派出少量部隊,與我方聯合成立特種作戰部隊,執行各國情報的蒐集,向郯國、莒國後裔派出間諜人員,從人員、財力和情報方麵幫助實施他們的複國計劃,以給齊、楚兩國製造麻煩。

惠昭向齊、楚、趙等國派出的使者也都陸續返回,獲得的成果不一,但大小都會有收穫,在暫時穩定宋國與齊、楚的關係方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使者對趙國的出使給了我莫大的驚喜。

此時趙國由趙惠文王趙何執掌,他答應聯合燕、秦等國共同對付齊國這個威脅因素。

趙武靈王時期派出的駐秦大臣樓緩任駐秦國外相,仇赫任駐宋國外相,外相相當於後世的駐外國全權大使,目的是保持與秦、宋二國的合作,以商討共同對抗齊國。

當年趙武靈王趙雍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形成秦、趙、宋與齊、魏、韓對峙的局麵,以保障趙國能騰出手來消滅中山國,避免因為其他國家的乾預而出現變數。

加上當年秦昭襄王成為秦武王的繼任者,趙武靈王的支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秦昭襄王肯定會給他這個薄麵的,因此我們請求聯合的意見正合趙王“接秦連宋”外交方略的本意,秦、趙、宋聯盟也就應運而生,如此也能看出趙雍確實是一個有謀略的君王,趙惠文王延續了其父的外交方略。

目前的齊國疆域空前之大,並且對具有軍事戰略地位的魯國的控製力是其他國家冇法比的,這對秦國、趙國、燕國甚至魏國、楚國產生了威脅。

加之當政的齊湣王驕橫暴虐,多國都深受其害,希望儘快除掉這個禍害。

我的計劃是明年之前聯合幾個國家給齊國一個滅國式的教訓,看樣子很快可以實施了。

要知道,在另外一個時空裡,齊國正是在聯合韓、魏並形成對秦、趙、宋的對峙局麵之後,出兵滅掉了宋國,此後才受到趙、燕、韓、秦、魏聯合攻擊的。

所以,我國必須在齊國向宋國進攻之前,破壞掉齊、韓、魏聯盟,並形成趙、燕、韓、秦、魏、宋集團以擊敗齊國。

我國與秦國聯合成立的特種作戰部隊派人奔赴郯國和莒國舊地,尋找這兩個國家的後裔,為他們提供人員、資金和物資支援,以幫助他們複國。

這時候郯國故地歸屬楚國,莒國故地歸屬齊國。

這裡最終也要成為全國統一事業的根據地。

從鹹陽到河西之地,再到陶邑,最終到東部大海之濱的跳板式統一大業的地區中樞係統,就要一步步建立起來了。

在一係列的操作之下,形勢開始對宋國有利。

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促使齊、魏、韓三國的聯盟體係儘快分崩離析。

因此我派惠昭再赴秦國,說服秦國暫緩對魏、韓的攻擊,條件是魏、韓放棄與齊國的聯合,轉而共同對抗齊國。

秦昭襄王考慮到一個強大的齊國是對秦國的威脅,對聯合擊齊的願望非常強烈,惠昭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采納。

魏、韓苦於受到秦國的打擊,表示隻要秦國停止對他們的進攻,就可以加入到抗擊齊國的聯盟之中。

燕國傳來了更加令人振奮的訊息。

燕王由於常年受到齊國的欺負,聯合趙、秦等國共同對抗齊國的意願最為強烈。

一個由秦、趙、燕、魏、韓、宋等國組成的抗齊聯盟,也就應運而生了。

同時,一個舉世有名的大將也即將粉墨登場,他就是燕國大將樂毅。

抗齊集團是如何打擊齊國的,我們明天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