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我都登基了,父皇你纔出來?
  3. 第42章 逐漸恒化的蒙毅!
贏恒 作品

第42章 逐漸恒化的蒙毅!

    

隨後,自己拋出了墨家振興所需的三大條件,本意是想讓他知難則退。

豈料他竟迴應道“僅此而已”?

想起他那副自信滿滿的神情,真是叫人生氣又無奈~!

接下來,便是自己認知世界被顛覆、觀念被重塑的一整天。

曲轅犁、造紙技術、製冰工藝。

如今的她,對公子提及的所有發明創造都深信不疑。

這一切,既如此真實又如同夢幻般展現在眼前。

而自己早先提出的墨家三大興盛標誌中的第一條,似乎已觸手可及。

想到這,墨凝霜不禁流露出甜蜜的微笑,就像嚴冬中傲然綻放的梅花,清雅芬芳。

她現在對這位公子無比信賴,哪怕他說出墨家另外兩條看似遙不可及的振興標準,也堅信他會一一實現。

她堅信不疑。

墨凝霜深深吸了一口氣,感覺自己手中的重擔即將變成現實。

如釋重負的感覺真好呀~!

忽然間,墨凝霜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發現三人正熱切地注視著自己,回想自己剛剛走神許久,還傻傻地笑著。

一瞬間,一股羞赧之情湧上心頭。

從頸部至耳根,紅暈迅速蔓延開來,再配上她剛纔那一抹甜美的笑容,極儘嬌美之態。

青衣紫衣互望一眼:“這姑娘估計是過了麵試關了。”

“冇錯,就選她吧,也不能讓公子等得太久~”

而贏恒的目光也緊緊鎖定在墨凝霜身上,正要開口邀請她一同用膳。

不料墨小姐卻像一隻受驚的小鹿般,起身、致歉、旋身、疾步離去,一連串動作如行雲流水。

幾步之間,便已消失在莊園的視線之外。

待到她靠在牆邊喘息時,仍能感覺到胸口那顆心砰砰砰地狂跳不已。

然而,又是一陣忍俊不禁,她笑靨如花。

……

近日以來,上卿蒙毅的世界觀可謂曆經數度波折顛覆。

初時,在贏恒處見識了曲轅犁,並聽他闡述民貴君輕的理念,其世界觀遭受首次震撼衝擊。

“何時起黎民百姓竟比帝王還重了?”

他心中暗自驚疑,彷彿世界秩序被徹底顛覆。

第二次震動,則發生在朝堂之上。

當贏恒提出革新大秦法製之際,蒙毅並無絲毫詫異。

因為在前幾日聆聽贏恒關於民眾乃國家基石之論時,他就預感到了這一變革的到來。

因此,他僅是提出了心中的困惑。

倘若法家無法引領大秦走向強盛,那麼在這諸子百家之中,究竟哪一家能夠擔當此重任呢?

為此問題,他回到家中後更是深深反思。

結果表明,他逐一審視,認為各家學說雖各有千秋,法家或許仍是較優之選。

然而,待到贏恒發表他的見解,當他明確提出,以儒家為根基,法家為支撐,兼采百家精華的觀點時,一切猶如雷霆炸響般顛覆了他內心的世界觀。

因為他曾嘗試探尋無數種解決方案,卻始終無法找到救治這個世界的良方。

此刻,他對這個世界的問題有了前所未有的洞察。

而當那個真正的答案橫空出世時,他如夢初醒。

原來,這纔是正解所在。

這無疑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這纔是真正能夠挽救大秦的途徑。

因此,在上午,在贏恒離去之後,群臣激烈爭論之時,蒙毅選擇了沉默不語。

因為他已然明白,這就是正確的答案。

彼時,他在深思。

思索自己與十三公子間的差距究竟何在。

短暫思索後,便不再糾結,因為那差距實在太大,大到他傾儘一生也無法填補的程度。

隨後,他又陷入了另一個思考——關於扶蘇的問題。

扶蘇同樣推崇儒家學說,而今日十三公子的思想體係,也是以儒家為主,輔以法家理念。

可見,十三公子對儒家亦有獨鐘。

但是,兩者之間存在差異。

扶蘇主張恢複古封建國製,賦予貴族更大的權力,實行貴族治理領地的方式。

這種思想實際上已被證實為不合時宜。

可能是由於扶蘇的才智有限,他隻能參照古代製度來規劃大秦的未來。

而十三公子,則是從民眾的視角去審視國家治理的本質。

這種新穎至極、在當時堪稱離經叛道的理念,自古以來尚屬首次被提出。

當初,身為貴族階層一員的蒙毅,在內心深處對這一理念持有排斥態度。

然而,當他在今天第二次深思這個問題時,決定暫時放下自己的貴族身份,從純粹的國家發展和長遠安定角度出發考慮。

他意識到,或許讓廣大民眾成為推動國家前行的核心力量,纔是真正解決國家治理難題的關鍵所在。

這一點無可比擬,尤其在這兩位公子——十三公子與扶蘇公子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他們同為儒道學說的支援者,但兩者相較之下,差距之大,可謂天壤之彆。

若將大秦比喻成一個久病纏身之人,那麼扶蘇公子所堅持的,是沿用過去已證明無效甚至有害的老法子來治療。

而十三公子則能精準地直擊大秦病症的核心,逐一揭示所有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創新性地製定出前所未有的救治方案,其精妙之處令人歎爲觀止。

如此對比之下,優劣立現,猶如霄壤之彆。

上午,在殿內人聲嘈雜之際,蒙毅心中既激動又悲涼。

激動的是,大秦似乎終於覓得了振興之路。

悲涼的是,自己一生傾力支援扶蘇,即使在李斯等法家勢力把控朝政之時亦未曾動搖對儒家理想的堅守。

如今想來,這番執著未免顯得悲哀至極。

自身長久以來固守在錯誤的境地,卻渾然不覺。

待到群臣議論紛紛,直至最終一致認為十三公子的理念頗具可行性時,他們也提出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前置條件。

首要難題是,百姓現下尚處於食不果腹的狀態,這個問題該如何化解?

其次,談到“文以載道”,既然十三公子立誌要開創嶄新的治國理念,意圖通過傳播文化、汲取百家學術精華,實現全民學習、全麵發展。

但若百姓囊中羞澀,連紙墨筆硯都難以購置,更不必說解決最基本的溫飽穿衣問題了,他們又如何能夠有餘力去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