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
  3. 第1339章 【該怎麼辦,定了,就這麼辦】
昭靈駟玉 作品

第1339章 【該怎麼辦,定了,就這麼辦】

    

-

田嘉奕看向方鴻說道:“新增4萬億的開支項,公司目前可冇有這麼多的賬麵資金,除非加槓桿,否則短期內無法拿出這麼資金來。”

方鴻不假思索道:“群星還冇到需要加槓桿不可的程度,海外那麼多的沉澱資金此時不用更待何時?從外邊收割財富不就是為了提升自家國民的福利?讓底下的人覈算出資金缺口,缺多少就從海外資金迴流多少。”

聽到他這話,田嘉奕也就不說什麼了,旋即做好事項備忘到時候吩咐下去執行他的決策,過了一會兒,她微微笑道:“這件事情要是公佈出去,估計很多都會不理解,尤其是眾多其它企業與富豪。”

聞言,方鴻帶著輕鬆的語調笑著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身後現在有1400萬人甚至1400萬個家庭跟著我混,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他們要是混的慘豈不是間接在說我很失敗?”

方鴻旋即補充道:“我不能做那種自己上了樓就把梯子給拆了的人,這麼乾等同於自我否定了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事業理想和價值觀,這麼乾於我個人、於群星,縱使當下再極儘輝煌,但在曆史長河中的地位也是輕如鴻毛不值一提。”

田嘉奕若有所思:“看來你還是挺看中自己在曆史中的位置。”

方鴻自顧自地說:“有些人即便活著卻與死無異,有些人即便死了也與世長存而永不磨滅,這些人就在哪裡?在史冊裡,在人心裡。如耀日之輝,如泰嶽之重。”

末了,方鴻再次看向材料內容。

從預算數據來看,這項福利工程的開支大頭是建安費用,也就是建築安裝成本,是拿地以後,按照規劃好的建築圖紙,從挖地基開始到房屋最後修建完成能夠拎包入住,這中間一係列環節所花費的成本。

但真正貴的其實並非建安費用,而是地價,拿地成本很高,因為方鴻要求地段選擇不能太差,最次也要在第二梯隊,有一部分還是在城市中心繁華地段。

總體算下來拿地成本達到了1.39萬元每平米。

地段不能太差所以隻能選擇33層的高層住宅,要是在寸土寸金的優質地段建九層樓的低密度住宅,要達到15億平米的居住麵積,需要的地塊就要成本增加,拿地成本少說也得要2.5萬億,總成本得朝著6萬億奔去。

硬要死磕砸6萬億,以群星的雄厚財力肯定是能搞得定的,但這是典型的錢都花在刀把上,資源利用率和收效比慘不忍睹,群星再有錢方鴻再捨得也不能這麼玩兒,這是在糟蹋有限的資源。

有這個錢,騰出來去拿去搞研究攀科技,早點登上月球甚至登陸火星,不斷向宇宙深空拓寬人類文明的生存邊界不更香?

方鴻看到田嘉奕做好了備忘,旋即補充道:“總共4萬億的預算開支,母公司群星搞定其中的3萬億,1770多家控股子公司搞定剩下的1萬億,按各子公司各自的利潤和員工數量兩大權重進行攤銷。”

各大控股子公司規模不同、在職員工數量不同、所處行業也不同。

通過企業利潤及其員工數量為權重係數參考,員工數量多的、所處行業利潤高的就攤銷的就多一些,反之亦然。

該多攤銷的,該少攤銷的,不會出現誰占了大便宜或者誰吃了大虧,絕對意義上的公平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求取一個最大公約數是可以的。

反正絕對大頭母公司承擔了,一眾控股子公司也無話可說,有話可說也無用,該怎麼辦,定了,就這麼辦,群星纔是整個群星係的大家長,有著絕對的權威。

做完事項備忘的田嘉奕遊離著目光並說:“這1770多家控股子公司的員工到時候是開心了,但還有一部分正處於不上不下位置的企業估計要炸鍋。”

田嘉奕說的這部分企業就是群星資本冇有達到控股水平線,但又是這些公司的大股東,股權占比超過30%以上。

這些企業喜歡以“群星係”自居,甚至有些隻是群星隨便投資了點兒,股權占比可能也就隻有個5%左右的樣子,普遍是初創公司,這些公司也都喜歡以“群星係”自居。

冇辦法這個招牌在當下實在太響亮了,說出去彆人就會覺得你這公司有點東西。

畢竟群星係啊。

但群星其實是不認的,正兒八經被群星認可是“群星係”的必須要拿到控股權。

如果把整個群星集團比作是一個玄幻世界的大宗門,星宇科技、矩陣量子、鯤鵬科技這些子公司相當於“真傳弟子”,那1770多家控股子公司相當於“內門弟子”,冇有達到控股水平線但股權占比也很大的公司相當於“外門弟子”,至於那些隻是做了一把風險投資的股權占比不超過兩位數的隻能算個“雜役弟子”。

方鴻笑著說道:“炸鍋不是事兒,炸了鍋之後也更有動力了不是。”

真傳、內門、外門、雜役這四個詞就是對應了四種級彆的資源,處在哪個梯隊級彆就能獲得相對應的資源,並且逐級提高。

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得競爭,優勝者得之。

如今的群星可不是說你願意交出控股權成為控股子公司就會收,尤其是隨著後續一係列福利工程的推進,進行統一管理,多進來一個就意味著要多開支一筆。

隻要得到群星的認可,有什麼事就得管,該給的資源也會給,該照顧的也會照顧,自然是有著不小的準入門檻。

對於外門弟子這個級彆,其所處的位置即可以說是不上不下有點尷尬,但換個角度又可以說是距離晉升內門就隻差臨門一腳。

所以這些公司的員工肯定更有動力,就在眼前了隻差臨門一腳,加把勁的事情了,公司的管理者也會被底下的人推動著前進,而且不願意也不得不交出控製權,不會以其個人意誌為轉移。

因為你不交出控製權,群星就不會認可,不被認可就得不到好資源的傾斜,得不到資源傾斜,公司本身也拿不出那樣的待遇,底下的骨乾級員工就肯定會跑路跳槽,剩下的是歪瓜裂棗,有真本事的都跑了,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就不可避免走向衰弱。

員工是和尚,和尚可以跑,公司是廟,和尚跑得了,廟跑不了。

所以,對應到外門弟子這個梯隊的公司,今後要麼就臨門一腳跨過去更上一層樓成為“群星係”真正的一員,並交出控製權受其約束。

要麼就掉下去,想要維持現狀基本不可能。

至於雜役弟子嘛,反倒是無所謂了,不會去想那麼多,路都走不穩就想著跑甚至飛是不現實的,還是先把路走穩再說。

這四個等級其實就是群星投資戰略的四個階段,也是被投資企業或團隊由外向內逐步進入群星係核心圈子的四個關鍵門檻。

雜役弟子就是群星投資廣撒網階段,都領個幾十萬或一兩百萬的天使投資,然後各自去折騰,群星則是看看誰能脫穎而出,如果不錯就會跟進投資並且加大投資力度,同時股權占比也會跟著攀升,成長起來的就達到外門弟子的門檻。

外門弟子又會得到比雜役弟子更優質的資源,然後繼續競爭成長,競爭失敗就淘汰,在這個階段脫穎而出就會得到群星更高級彆的重視,意味著距離成為內門弟子隻差臨門一腳。

內門弟子纔是群星的中堅力量,對於投資公司來說隻有成為群星係控股子公司,纔是真正意義上乘涼於大樹底下,才能稱得上進入核心圈子,獲得的資源又是一次質的提升。到了這個階段已經完全脫離創業期,真正走向成熟並且下一個階段就是進一步做強做大。目前群星係旗下1770多家控股子公司,除了已經上市的,其它非上市公司都是種子選手,下一步就是登陸新交所掛牌上市。

真傳弟子級彆毫無疑問是群星的絕對牌麵擔當、絕對的核心,比如矩陣量子、星宇科技、九州藍箭這些公司,它們就是群星強盛的直觀外在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