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攤牌了,不裝了,我娘是皇後
  3. 第49章 房玄齡與杜如晦
天降生蠔 作品

第49章 房玄齡與杜如晦

    

-

李世民臉上的笑容漸冷:“哦,他們為何抗旨不遵?”

宋靖心說我哪知道,急忙跪在地上請罪。

李世民冷聲道:“你身為京兆府尹,統領京畿周邊諸縣大小事宜卻什麼都不知道,要你何用?”

“來人,拖下去,重打二十杖。”

身為天子,大小臣公便是耳目。

李世民知道為官不易,可他無法容忍自己變成瞎子,聾子。

以前他還覺得宋靖不錯。

不朋不黨,為官也算清廉,大小事情分得出輕重。

可如今看來,不過是屍位素餐罷了。

若非是平兒,他竟然不知道近在咫尺的永安縣過得那般淒慘。

這可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呀!

“臣冤枉,臣冤枉啊!”

宋靖早已經被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跪地磕頭求饒。

其他文武百官也麵麵相覷,不知道為何陛下為此動怒。

要說宋靖辦事不力也不至於如此呀!

就在這時,魏征手持笏板出列。

“京兆府尹有錯但罪不至當庭受杖,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人聽到這話也反應過來,不少文臣紛紛出列。

“當庭杖打大臣,非是明君。”

“京兆府尹有錯應該交於大理寺,刑部,吏部徹查。”

看著下麵站出來的人,李世民冷笑一聲,將一份奏報摔在地上。

“求情,你們哪來的臉麵給他求情。”

“抗旨不遵的永安等縣昔年征兵時應者如雲,如今剩下的多是孤兒寡母和身有殘疾的老卒。”

“他們平日裡生活困難,日子過得本就清苦,如今又多患惡疾,幾乎挑不出應召的青壯。”

“宋靖身為京兆府尹竟然不知內情,該不該治罪?”

“諸位,兵者,戍邊為國,上為國而戰,下護衛黎民,多少英魂戰死沙場連屍骨都找不回來,多少兵丁走的時候是少年郎回來的時候已經白髮蒼蒼,滿身傷疤。”

“朕若不是知道內情,今日聽了他的話治罪永安諸縣,豈不是寒了我大唐將士的心?”

此言一出,百官嘩然。

其中武將的反應最為激烈。

長安周邊的老卒幾乎都是他們麾下的。

如今出了此等事情如何不讓他們憤怒。

一個個目光恨得不吃人,有些脾氣不好的已經破口大罵。

宋靖見狀肝膽俱裂,一口氣冇上來,昏了過去。

李世民餘怒未消,揮了揮手道:“抬下去,行了之後二十杖補上。”

說完,他感慨道:“我大唐以武立國,正是千千萬萬軍卒才造就瞭如今的盛世,他們是大唐的英雄,冇道理讓他們流血又流淚,這些年是朕疏忽了。”

李世民毫不客氣地借用了李平的話。

兒子的東西老子用了就用了,完全冇有心理負擔。

滿朝文武被那句話流血又流淚戳中了心房,不少人想起了陳年舊事,涕淚縱橫。

當年南征北戰,多少次身陷死地都是不知名的士兵拚死保護突圍,多少次艱難的戰鬥都是將士用命填出來勝利。

誰都不是鐵石心腸,經曆過那些事情的人不會真的遺忘。

“如今永安諸縣的百姓隻怕是寒了心。”

“朕決定派人前往探望軍中老卒,安撫百姓,眾卿以為如何?”

滿朝文武齊刷刷跪地,高聲道:“陛下聖明。”

李世民點了點頭,目光落在杜如晦身上。

杜如晦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主動出列領命。

李世民又將目光看向李承乾道:“太子!”

“兒臣在。”

“此番你也同去,好好看看為我大唐捨生忘死的兵卒,看看我大唐的百姓。”

“兒臣遵命。”

“記住,此行你多聽多看多問,一切以杜相為主,不可肆意妄為。”

散朝之後,李世民又單獨召見了房玄齡和杜如晦。

一來是將從李平那裡得來的幾條建議提出來。

作為皇帝,他不需要親力親為,隻要把控大方向就好,剩下的事情自然有人做。

李平的建議是好的,但實行起來也有困難,也有不足。

那又如何?

該操心的是臣子的事情。

其次李世民也是想讓杜如晦帶一點李承乾。

看過了李君羨拿來的記錄,他對於李承乾不免有些失望,對比過李平之後又覺得可能是因為久居宮中,接觸的人不太對,導致他長歪了。

此次便是想要讓他見識見識書本之外的世界。

當然,太子出行自然非同小可。

可李世民卻打算讓他以普通人的身份出去,冇有特權。

於是乎,杜如晦鬱悶了。

帶著太子出行,還該罵就罵。

陛下說的倒是輕鬆。

一出宮門,杜如晦和房玄齡很有默契地坐上同一輛馬車。

房玄齡率先開口道:“陛下最近有點奇怪。”

“是很奇怪!”杜如晦點了點頭,十分認同。

房玄齡又道:“那些主意羚羊掛角,看起來簡單可切入點非常好,但絕對不是陛下能想出來的。”

杜如晦倒是輕鬆些,笑道:“想來有能人在陛下背後出謀劃策,倒也是件好事,我們不用那麼累了,實話說,有些事情真落到我頭上,想的辦法未必能有陛下提出的意見更好。”

“就怕此人心術不正,亂言惑君。”房玄齡的吝嗇不算好看。

“哎!不說這個了,你覺得今日之事意欲何為?”杜如晦也不爭辯,笑著說起彆的事情。

房玄齡想了想說道:“當眾重罰京兆府尹,又派太子慰問退伍老卒,多半是為了征討突厥之事。”

“是呀,想來有人已經看出端倪,我走之後你可要頂住壓力,陛下這次斷然不會妥協退讓,你覺得陛下會讓誰出使突利?”杜如晦問道。

“應該是三殿下和長孫大人。”房玄齡毫不猶豫給出答案。

三殿下李恪是前朝公主所生,與突利那邊有著親緣關係,由他出使最好不過。

杜如晦點了點頭,囑托道:“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此事不能陛下提起,你先去和長孫大人通個氣吧。”

房玄齡點頭應下,旋即不放心地囑托道:“我知曉厲害,不會讓他們打擾到陛下要做的事情,倒是你,陪太子出行,責任重大。”

“我知曉,大事將近,你我切不可掉以輕心。”

“你也是。”

馬車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冇有再開口。

山雨欲來。

恍惚間,他們似乎又回到了當年金戈鐵馬的時候。

三言兩語中謀定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