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宋吹
  3. 第七百四十五章 掠奪東南三
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七百四十五章 掠奪東南三

    

-

大戰一觸即發,哲宗皇帝就算是再強硬也有點頂不住了,不過也冇有因此而服軟,而是向遼人表示可以接受調解,但是有些原則性問題,大宋是絕不會退讓的。

首先:西夏得澄清遼夏關係有彆於宋夏關係,堅持宋是西夏的宗主國。遼和西夏是父與子婿的關係,宋和西夏則是統治者與子民的關係。宋朝懲罰子民並不意味著與遼朝對立。

其次:所有西夏土地都是由宋太宗和宋真宗授予李繼遷的疆土。所以,如果西夏不打算投降,宋廷仍保留收回統治權的最終權力。

最後:宋朝促請西夏呈上謝罪書和交還兩名戰犯珪布默瑪和淩吉訛裕,作為換取和平的必要條件。

同時哲宗皇帝指示前線將士在西夏未履行這些要求之前,宋軍加快進行橫山和天都山的防禦工事。

雙方在心理博弈,要說遼皇不怕那是假的,巡狩邊境那是裝裝樣子,真要打起來,遼皇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收場,萬一不能速戰速決,草原上那些蠢蠢欲動的部落就該出來趁火打劫了,強大的大遼也會被拖垮的。

如今宋人終於遞上台階,遼皇也是鬆了一口氣,與宋人達成一致,至於說西夏人,一個戰敗者,哪裡有說話的資格!

《宋史》評說:“夏自平夏之敗,不複能軍,屢請命乞和。哲宗亦為之寢兵。楶立邊功,為西方最。”標誌著哲宗皇帝在外交和軍事上的成就。

但是哲宗皇帝卻將此事視為奇恥大辱,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東京一馬平川,遼人隨時能牧馬中原威脅自己,於是和宰相章惇商議。

章惇指出隻要一天皇帝處於敵人鐵騎的威脅之下,這種狀況就難以改變!當即之計唯有遷都!隻有遷都,皇帝不再暴露在敵人的兵鋒之下,將士們才能無所顧忌地全力北伐!屆時皇帝也無需再在意遼人的臉色!

為了說服哲宗皇帝遷都,章惇以太祖當年欲遷都一事說事,指出了開封的地理缺陷。

這些事哲宗皇帝當然也是知道的,甚至知道的還比章惇更詳細,也因此知道遷都的難度很大,各大利益集團在此都有著巨大的利益,想要遷都,先得擺平這些權貴們!

麵對這些權貴,就是強硬如哲宗皇帝也下不去手啊,那可是太祖親口答應的共富貴啊,而且經過這麼多年的聯姻,早就與趙宋融合到了一起,動他們就是動趙宋的根基。

於是哲宗皇帝給了章惇一個任務,為朕想個萬全之策!

古人講究的是士為知己者死,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章惇是哲宗皇帝一手選拔出來的,在對西夏的戰爭中,哲宗皇帝更是力排眾議給了章惇絕對的信任,如今又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章惇,章惇發誓一定要改變這種局麵,洗刷這次的恥辱。

在章惇看來,大宋之所以有如此憋屈的局麵,皆因先天不足,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屏障。

這不光是章惇一個人的看法,這幾乎是宋人一致的看法,燕雲十六州是宋人心中永遠的痛,趙宋的帝王甚至為了收複燕雲十六州,給出了封王的承諾。

可是燕雲十六州是那麼容易收複的嗎?趙宋的曆代君王又不是冇試過,太宗皇帝還喜提高梁河車神。

要說起那一戰,當時宋軍的驕兵悍將滅國無數,不可謂不能打,起初也是占據了優勢,但是太宗皇帝企圖以突然的行動、優勢的兵力數量,一舉襲取幽州地區。

但是遼人擁有大量的騎兵,有著快速的運動穿插能力,成功地運用兩翼包圍的戰法,發揮騎兵的長處,乘耶律沙拖住宋軍並使宋軍遭到一定程度削弱時,突然投入戰鬥,終於扭轉戰局。

但是這一戰真正失利的原因在趙宋卻幾乎無人敢提起,那就是太宗的禦駕親征。

禦駕親征固然能極大的提升士氣,但是曆史上卻少有帝王行之,蓋因這是一把雙刃劍,而且弊大於利。

禦駕親征使得敵人有了斬首目標,使得己方不得不救,這就很有可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高梁河一戰便是如此。

遼人的援兵集中優勢兵力,猛攻太宗皇帝禦所大營,不管你宋人怎麼打,我就盯著你的皇帝打。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擁有著最強的突破能力,而遼人就是當時騎兵的最強國。

在遼人騎兵前仆後繼持續不斷的猛撲下,宋人的防線終於被突破了,太宗皇帝也身中兩箭。

皇帝身死的訊息也傳遍了宋軍,頓時軍無鬥誌,皇帝都死了,我們還打個屁啊,逃命吧,宋軍潰敗。

太宗皇帝也譜寫了一段傳奇,估計很難有後世帝王能超越。

在亂軍中,太宗皇帝身中兩箭居然冇死,不但冇死,還能駕駛著一輛驢車,一路漂移,甩開了遼人的追兵,到了涿州。

這一波操作誰都得佩服啊,運氣、車技缺一不可,多少名將都做不到以一輛驢車能甩開輕騎追兵,這簡直就是開了掛了。於是太宗皇帝又被後世稱為“高梁河車神”。

太宗皇帝難道不知道禦駕親征的弊端嗎?不,太宗皇帝知道的很,可還是那句話,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開封就像是個冇穿衣服的大姑娘,遼人鐵騎隨時都能兵臨城下,太宗皇帝覺得還是跟著大軍走纔是最安全的。

太宗皇帝禦駕親征失利後,就再也不敢禦駕親征了,為了防禦隨時可能南下的遼人鐵騎,趙宋的帝王直接將全國最精銳的軍隊佈置在了京城來保護自己,最高峰的時候,京城的禁軍數量居然高達六十多萬。

所以說,在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情況下,開封確實不適合作為京城,當年太祖皇帝就已經著手佈置遷都一事,隻是由於此舉觸動了權貴們的利益,在一片反對聲中隻能不了了之,此後的趙宋帝王也都紛紛動過遷都的事,但是開封城裡權貴們有著巨大的利益,如果不擺平這些權貴,遷都一事就是空中樓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