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宋吹
  3. 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場恩科不一樣二十
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場恩科不一樣二十

    

-

張安安宣佈完,考生們就開始了提問:“顧問,學生我等都認為田忌賽馬是智慧的象征,那麼這個辯論還如何展開?”

“問得好!”張安安大聲說道:“剛纔我說田忌賽馬是誠信的喪失,那隻是我個人的觀點,僅做參考,對你等前日的演講並無影響!現在你等認為田忌賽馬是智慧的象征,那也是你等個人的觀點!”

“但是。。。”張安安話鋒一轉:“你等現在參加科舉,今後是要為朝廷做事的!當朝廷需要田忌賽馬是誠信喪失的時候,不能以你個人的觀點來影響朝廷的決策,而是應該配合朝廷去宣揚田忌賽馬是誠信的喪失,這就是服從命令的升級版,當個人的觀點與朝廷的觀點產生了衝突,當以服從大局為重,積極調整個人的觀點,不理解要執行,不讚同也要執行!私下可以交流各自的觀點,但是在場麵上必須以朝廷為重,而不是與朝廷唱反調!”

蔡京激動了,牆頭草是蔡京一生洗不掉的汙點,現在張安安的話給了蔡京洗刷汙點的極佳機會。

蔡京站出來了,說道:“公子所言極是!我等為官,就是朝廷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老夫打心底裡是讚成變法的,當年熙寧變法,老夫也是急先鋒!可是隨後朝廷決定終止變法,維繫舊狀,老夫雖然不願意,但是老夫既然在朝為官,當以朝廷為重,個人榮辱隻能拋之腦後,老夫一手將自己的變法成果摧毀,至今思來,雖然可惜,但老夫問心無愧!”

蔡京的說話引得掌聲一片,趙佶也給於了高度肯定,這纔是為官之道,堅決擁護朝廷的決策,哪怕內心並不認同!

張安安這個學渣也給予了蔡京極高的評價,有些人裝清高,公然反對朝廷的決策,並且撂挑子,明裡暗裡的使絆子,人為的製造障礙,就算朝廷的決策再英明,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啊,好好的利民政策在這些人手裡變了樣,反而成了害民的政策!

張安安一說到這個,蔡京又有話說了!

蔡京可是經曆兩黨之爭,至今還活躍在政壇的為數不多之人,最有發言權了,目前朝廷已經公開打出旗號要恢複變法,但是反對聲音還是不少,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說道說道,將這一批考生拉攏到自己的隊伍來。

蔡京說道,當年熙寧變法,青苗法好不好?可以說極好!但是就有那麼一小撮人,因為被新法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開始阻撓變法,甚至利用新法為自己斂財,將好好的一個利民之法,硬生生地變成了惡法,至今思來,心痛啊,心痛啊!。。。

蔡京一說青苗法,考生們不答應了,當年青苗法危害甚烈,多少百姓因此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是典型的惡法,神宗皇帝這麼支援新法的皇帝都下令禁止了這條新法!

這些考生都是經過了縣試、府試纔有了上京趕考的資格,人生觀、價值觀都已經成形了,都是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而且還冇有進入官場這個大染缸被磨平了棱角,不是那麼好忽悠的。

蔡京為官多年,經曆了新舊兩黨之爭,習慣了官場上的那一套,若下麵都是官吏,蔡京這麼一說,必定是滿堂喝彩,掌聲不斷!

但是蔡京百密一疏,這裡是考場,都是初出茅廬滿腔熱血的考生,他們可不吃這一套,之前那是張安安名聲好,說得在理,令人無法反駁,現在你蔡京拿一個已經被仁宗皇帝定性的青苗法來說事,考生們可不答應,天下苦青苗法久矣!

考生們拿出了《流民圖》說事,又將當年主持青苗法的官員一一列舉,這些人當年可都是新法的擁護者,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阻擾變法,而是對阻擾變法的舊黨中人喊打喊殺,青苗法這個惡法從始至終都是新黨在搞。。。

張安安聽得是一頭霧水,還好有小梁子在旁細說來龍去脈,這才搞清了什麼是青苗法。

青苗法起源於唐朝中後葉,在豐年適當抬高價格糴米,防止穀賤傷農;在荒年適量降低價格糶米,平抑物價,拯濟百姓,也就是“遇貴量減市價糶,遇賤量增市價糴”。在糶米時價格不能低於本錢,有可能會有所盈利。

可以說,青苗法的出發點是極好的,在增加朝廷收入的同時,還兼有抑製民間高利貸、保護和賑濟民戶的目的。

而且在熙寧之前,陝西轉運使李參、王廣淵以及知明州鄞縣時王安石等人就已經在各自的管轄範圍內開始施行了青苗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可以說,青苗法不是王安石獨創,而是經過了地方實踐後的產物,壞就壞在了王安石太貪心,魚和熊掌都想要,也低估了人心,以為人人都和自己一樣,強調青苗法在實施中不得虧損官本,甚至要有所盈利,並且王安石為了推行此政,還給各地下達了貸款指標,規定必須貸出去多少,上交多少利息。

這就是變相的強行攤派!

一說起強行攤派,大家就都知道了,再好的政策隻要和這四個字沾上了邊,那麼遲早是要害民的!

可以說,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王安石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私心太重,一心隻想自己的身後名,司馬光等舊黨反對他不是冇有理由的。

可能有人就會說了,王安石清正廉明,一心為公,何來的私心?

王安石清正廉明那是不假,但是王安石對名看得太重了,一名官員不貪汙不享受,這在普通百姓心目中那就是個好官,但是曆史上這樣的好官辦壞事的多了去了,這些人可以說比之那些貪官的危害更大!

北宋亡,亡於黨爭,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開啟黨爭的正是王安石!

變法伊始,王安石對神宗提出奸佞之論,建議神宗要辨彆小人並加以懲處。

王安石想要推行新法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畢竟那個時候,大宋已經是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了,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但是奸佞之論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誰是奸?誰是佞?怎麼辨彆?

而王安石的辨彆方法很簡單,和我一起推行新法的便是好人是忠臣,反之就是奸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