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宋吹
  3.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宋將門三
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宋將門三

    

-

楊業的死訊傳回大宋,憤怒的百姓紛紛將楊業之死歸咎於潘美,在評書演義中更是將潘美改為潘仁美,進行了醜化,成為一代權奸,處處與楊家作對,並且勾結遼人,圖謀奪取宋朝江山。

其實真正將楊業置於死地的是宋太宗趙光義。

雁門關之戰後,楊業成了大宋軍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就已經惹得宋太宗心裡不快了。但是那個時候,大宋軍力鼎盛,宋太宗趙光義有這個自信能降得住楊業,所以隻是略施小計,將楊業高高捧起,使得其他將領生出妒忌之心。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當時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年幼,其母蕭太後(蕭燕燕)主持國政,又寵愛漢臣韓德讓,遼朝上層人心浮動。

宋太宗趙光義得到情報後,認為再次攻取幽州的機會來了,同時還可以一洗前幾年高梁河慘敗的恥辱,不顧參知政事李至的反對,不顧糧草、軍械缺乏、北伐準備不足、開戰勝算不多的實際情況,不和宰相商量,即決定對遼用兵,兵分三路,大舉北伐。

三月初,宋軍開始進攻。西路軍出雁門關西口北上,克寰、朔二州後,轉破應州,北取雲州;中路軍克飛狐,分兵一部圍靈丘(今屬山西),以大部兵力於飛狐北擊敗遼援軍後,直取蔚州。

至四月中旬,西線已攻占山後要地。此時,東路曹彬部亦克固安、涿州。耶律休哥在援軍未到之前,避免與宋軍爭鋒;晝出精銳虛張聲勢,夜遣輕騎襲擾,暗潛部分兵力設伏宋軍側後,斷其糧道,疲憊宋軍。曹彬10萬軍占據涿州僅旬餘,即迫於糧草不濟而退兵。至白溝(今河北新城東南)被太宗傳令即止,嚴令其緣白溝河趨新城,與米信部會合,養精蓄銳,待中、西兩路會師,再北進取幽州。

曹彬率軍抵新城後,統下諸將聽說潘美、田重進等部連戰連捷,深恥己軍無功,“謀畫蜂起,更相矛盾”,東路軍將星雲集又豈甘人後。

曹彬無法約束諸將,便順從諸將之意,“乃裹五日糧,再往攻涿州。”

曹彬未及中、西路會師,即又孤軍冒進,往攻涿州。時值酷暑,又遭耶律休哥沿途阻擊,推進艱難、遲緩,複抵涿州時,士氣已疲乏不堪。這時,蕭太後已率軍進抵涿州東,與耶律休哥形成對宋軍鉗擊之勢。

曹彬見勢不利,引軍冒雨南撤。耶律休哥率精騎馳追。五月初三,於岐溝關大敗宋軍,曹彬領潰軍逃至拒馬河,連夜搶涉,慌亂中人馬相踏,傷亡甚眾。殘部退營易水南又被遼軍追及,士卒驚遁,被殺數萬。

岐溝關一戰極其慘烈,十萬大軍所剩無幾,就連主帥曹彬也是在左右親兵捨命護衛之下,最後才孤身一人殺出重圍。

由於東路主力大敗,宋太宗合圍幽州的戰略意圖再難實現。遼朝方麵開始反撲,耶律斜軫統十萬大軍趕至安定西,與宋朝雄州知州賀令圖相遇,雙方大戰,宋軍又敗,被殺一萬多人。遼軍乘勝攻陷蔚州等地。

此時山西的遼軍空前強大,西路軍處境極其危險。明智的辦法是立即撤退到山西中部的險關固守,以避遼軍鋒芒,潘美也正是這樣做的。

深知西路軍已經無望,宋太宗下詔指示潘美,讓他與楊業一起引兵護送雲、朔、寰、應四州百姓內遷。

這道旨意從政治上來說,絕對政治正確,任誰都不得不認同,但是從軍事上來說,完全就是荒謬的了。

現在的戰場形勢已經十分嚴峻了,可以說是爭分奪秒,一旦被遼軍包圍,西路軍就算是完了。與此相似的是劉備從新野撤退,也是帶著老百姓,結果在長阪坡被曹軍追上而全軍履冇。以宋太宗趙光義的文治武功,又豈能不知道,但是他還是下了這道旨意。

可以說岐溝關一戰是大宋的一個轉折點,精銳喪失一空,五代十國慘痛的教訓就在眼前,宋太宗趙光義不得不考慮後續問題了。

宋太宗趙光義之前能容得下楊業,那是有這個自信,但是現在精銳打冇了,那麼楊業作為北漢降軍的代表,妻子又是手握重兵,聽調不聽宣的折家嫡女,在民間又有如此之高的聲望,若是振臂一呼,大宋危矣!

可是楊業並無反意,宋太宗趙光義也不能說我擔心楊業會造反,所以提前將他殺了,若是這樣一來,手握兵權的將領將會人人自危,國將不國。

宋太宗趙光義軍事才能不及宋太祖趙匡胤,但是帝王之術已經如火純青,立即下了這麼旨意,要借遼人之手除去楊業。若是楊業不中計,宋太宗趙光義也有大義名分能治楊業的罪,以堵他人之口。

潘美接到這份旨意也傻眼了,雖然孫子兵法有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這是以文製武的大宋,你敢有所不受試試看,言官的口水都能把你淹死,況且這份旨意占據了大義名分,充分體現了皇帝愛恤子民的拳拳之心,所以潘美硬著頭皮也要執行。

在護送邊民內遷到達狼牙村時,遼國蕭太後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

楊業對潘美等人說“現在遼兵兵力、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朝廷隻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隻需帶領部隊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密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將,等到大軍離開代州的那天,命令雲州的部隊先出發。我的部隊駐紮在應州,契丹人必然來抵抗,就下令讓朔州百姓出城,直接進入石碣穀。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穀口,命騎兵在中路支援,那麼三州的百姓,就能夠萬無一失了。”

楊業的這個建議很好,但是監軍王侁反駁他的建議說:“帶領好幾萬精兵卻如此畏懼怯懦。隻需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劉文裕也讚成王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