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宋吹
  3.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風起九
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風起九

    

-

韓世忠怎麼也冇有想到,原本自己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卻不料如此地順利,太尉隻是帶著自己在各軍轉了一圈,新軍便滿員了。

各軍將領不但冇有絲毫被人挖牆角的覺悟,還十分痛快地將麾下最好的將士推薦給韓世忠。

雖然這些被推薦的將士絕大部分都是將門子弟,但韓世忠是真心喜歡啊,將門子弟那可是最優質的兵源。

普通人還在為一頓飯而努力,這些將門子弟就已經在父輩的安排下打熬身體進行訓練了;普通人連左右還在傻傻分不清,這些將門子弟就已經在讀兵書了!可以說,撇開天賦不談,將門子弟全方位壓製普通人,這也是將門能把持軍隊的最重要原因。

宋軍建製是百人為都,五都為指揮(營),五指揮為軍!

在那些高級將領的盛情支援下,韓世宗隻用了短短的五天,新軍便已經成形,足足有三個營是軍中各級將領塞進來的族中子弟。

新軍成形,趙佶也是寄予了厚望,召見了韓世宗並恩準韓世宗自取番號。

番號:是軍隊中各建製單位的正式名號,通常是由皇帝或朝廷授予,比如禁軍上四軍,捧日、天武、龍衛、神衛便是由太宗皇帝親自賜予的。

皇帝恩準韓世宗自取番號,那可是無上的榮光!

韓世宗略加思索,便給出了:“四不!”

“四不”這個番號一出,張安安便有些不滿意了,這不是開玩笑嗎?四不像?

然而趙佶卻彷佛已經明白其含義,不讚韓世宗誌向高遠,張安安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這四不!

張安安打趣地問道:“良臣!為何不取守門軍?”

趙佶也趕緊附和,還是守門軍比四不軍威武!

然而韓世宗卻是一臉正氣地大聲說道:“天子守國門?那是我等武人的恥辱!隻要我等一息尚存,天子何須守國門?”

這不是明朝,是宋朝!京城在東京汴梁!天子守國門隻能說明軍隊無能!

“好一個天子何須守國門!”張安安大讚道:“要的就是你韓世宗這句話!軍中無戲言,可敢在全軍麵前立下軍令狀?”

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韓世宗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當即表示願意當著全軍的麵簽下軍令狀!

行了一天的軍,剛剛纔安好營紮好寨,還冇來得及喘上一口氣,全軍集結的號令便響了起來。

天子守國門,聽著很豪壯,但是細細一想,置武人於何地?

韓世宗的這番無須天子守國門,可以說是說到了將士們的心裡去了。

在將士們“天子無須守國門”山呼海嘯聲聲中,各軍將領也是紛紛上前,要簽下軍令狀!

麵對如此要求,在得到張安安暗示下的趙佶自然是要一一滿足的。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無須天子守國門”便成為了宋軍最強的口號,再艱苦的戰爭,隻要將領祭出這句口號,那便代表了死戰不退,縱使全軍戰死,也不會後退一步!

行軍途中是很枯燥的,張安安又出了新花樣。

行軍很累,不過再累也累不到張安安,閒得蛋疼的張安安見到安營紮寨後的勝德營,玩起了宋人最流行的蹴鞠,當即就加入了進去。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係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

早在唐朝的時候,充氣球便已經出現,唐代仲無頗的《氣毬賦》:“氣之為球,合而成質。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儘心規矩,初因方以致圓;假手彌縫,終使滿而不溢。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門而無必。時也廣場春霽,寒食景妍。交爭競逐,馳突喧闐。或略地以丸走,乍淩空以月圓。”

而且球門也是在唐朝的時候出現在了蹴鞠運動中,馬端臨在《文獻通考·樂考二十》中說:“蹴毬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用球門的蹴鞠比賽一般是單球門,大多在宮廷宴會時進行。這比此前的直接對抗後退了一步,但對踢準要求更高。築球時在球場中央豎立兩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門直徑約一尺,叫“風流眼”。

衣服顏色不同的左右軍兩隊分站兩邊,每隊12或16人,分彆稱為球頭、驍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球頭與隊員的帽子亦稍有區彆。比賽時鳴笛擊鼓為號,左軍隊員先開球,互相顛球數次然後傳給副隊長,副隊長顛數待球端正穩當,再傳給隊長,由隊長將球踢向風流眼,過者為勝。右軍得球亦如此。結束時按過球的多少決定勝負,勝者有賞,負方受罰,隊長要吃鞭子,臉上塗白粉。

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從皇宮內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為樂。元代錢選所繪《宋太祖蹴鞠圖》,便是描繪宋太祖趙匡胤與趙炅、趙普等人踢球的場麵。市民也常常在禦街和橫街玩蹴鞠等“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

而且蹴鞠不光是男人的運動,女子也參與其中,不少宋代銅鏡中有男女相對踢球的紋飾,宋代陶枕也描繪了民間少女踢球的情景。

蹴鞠還有不用球門的表演形式叫做白打,從一人場到十人場。“一人場”由參加者逐一輪流表演,稱為“井輪”。除用足踢外,頭、肩、臀、胸、腹、膝等部位均可接球。使球高起落下稱為“飛弄”,使球起伏於身上稱為“滾弄”。它以表演花樣多少和技藝高低決定勝負。二人以上至10人分彆稱為二人場、轉花枝、流星趕月、小出尖、大出尖、落花流水、八仙過海、踢花心和全場,各有規定的踢球路線。用上身觸球稱為上截解數,膝以上部位觸球稱為中截解數,用小腿和腳踢稱為下截解數。踢法繁多,所以《蹴鞠譜》上說“腳頭十萬踢,解數百千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