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詩相
  3. 第四章 《喜》
小滿老豆 作品

第四章 《喜》

    

-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遇到喜慶之事則會心情舒暢,中秋時節的月亮分外明耀,喜是七情六慾中最為積極的情感,遇到喜事時自會讓人精神狀態分外爽朗,固然人們最愛好的心情狀態莫過於喜。然而,喜這樣的心情多半不易有,如流行的人生四大喜之說,“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無一不是極其難得的情況。喜,原始的意思是聽到鼓聲響起時,很多人開口大笑,人們的高興快樂,往往通過談吐所用的“口”表現出來,因此喜字帶有口字。喜的本義是快樂、喜悅,它還會引申為歡迎、愛好等意,如對某人產生愛慕之情時,會用喜歡一詞,也即是歡迎他或者對他的特質有愛好。它還可以表示值得慶賀的事情,如喜事、賀喜、有喜等詞,不過喜事在實際使用時一般會限於婚事,有喜是女人懷有寶寶的委婉說法,結婚時常用兩個喜字組合的囍,謂之雙喜臨門或喜上加喜,這個囍字來臨據說是與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有關,王安石在登科中舉後順道娶了媳婦,是人生四大喜中的洞房花燭夜和金榜題名時,因此後人們遂兩喜組合成新字,不過這個囍字現在幾乎隻會出現在成婚大事中。

人的心理狀態,常有喜極而泣和樂極生悲的情況,意思指人遇到意料不到的極好之事,會高興的流下眼淚,而眼淚一般都是常伴隨著傷悲時的影子,快樂到極點的時候會逆轉徒感到傷悲,但是冇有泣極生喜或悲極生樂的情況發生,因為泣極和悲極隻會讓人的心境長時間低沉,更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詩歌文學中,所要表達的人類情感皆圍繞人的七情六慾而展開,傷春悲秋是常見的主題,憂思哀愁自是容易引發人們的共鳴,然而唯獨喜不多見,最早的喜來自先秦的《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表達在風雨之時,見到所想要見到的人,自是滿心歡喜。描寫恨的詩詞有李煜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描寫愁的詩句有李白寫的“舉杯消愁愁更愁”,描寫哀的詩句有杜甫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描寫苦的詩句有張養浩的“興亡,百姓苦”,這些消極情感的詩句有很多經典名句,而描寫喜的詩句不僅少,且很難創作出讓人有共鳴的詩句,杜甫在收到官軍戰勝叛軍時訊息後,著有“漫卷詩書喜欲狂”是詩詞史上難得的歡喜詩句。

現代經濟學鼻組亞當斯密著有《國富論》外,另有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鮮為人知,作者在這部著作中提出一個觀點,人的道德產生與人對悲劇性的遭遇容易產生同情有關,很多時候別人的悲劇,自身或有極大可能也會遭遇,或者大概率會經曆其它各式各樣的悲劇遭遇,因此人們容易對悲劇性情感容易觸發共情之心,亞當斯密也同時言道,與人的歡喜類情感則不易產生共情,因此別人的歡喜歡樂容易遭妒忌,看到別人的歡喜之事是否會產生嫉妒或者給予真心的祝福,每個人的內心自有答案。《道德情操論》中理論頗有洞見,人類對悲劇性情感的確富有道德之心,從世界文學代表作中,描寫悲劇的钜著幾乎占據了所有經典之作,而喜劇之作,是鳳毛麟角的存在,文學瑰寶的唐詩宋詞亦在這樣的框架之下,因此很難見識到描寫喜的詩句,杜甫的《春夜喜雨》和韋應物的《淮上喜會梁州故人》算是“喜”類情感可讀之作。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是大詩人杜甫別具一格的詠雨詩,作此詩時,杜甫在他的成都草堂已經居住一年,也即他在成都安定下來已有一年多,在此之前,杜甫因安史之亂經曆過長時間的流離轉徙生活,幾經辛苦,在四川朋友的幫助下,得以安定的生活下來,成都草堂便是杜甫在四川安穩生活的最好證明。此詩首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是需要下雨的時節,這時的降雨的確為好雨,頷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整首詩讓人最為印象深刻的詩句,意思是說雨伴隨著風在夜裏降臨,但是滋潤大地卻是悄無聲息了,因此這兩句的寓意亦是指不顯山露水的情況下,默默的為他人付出做貢獻,給予別人積極正麵的影響,通俗來講便是做好事不留名之意,也是隨風潛入夜的雨為喜雨的根本原因。杜甫作此詩時,結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在成都蓋草堂後,親自耕種,種菜養花等,過上了閒情逸緻的好生活,自是心情大好,對春天的降雨也持積極樂觀的看法,對春天裏自然景象的降雨賦予“喜”感。我們常見的“雨”詩,多是淡淡愁緒為主題,哪怕是春天裏的雨,都帶有微微的傷感色彩,秋天裏的雨則是隻有愁緒,如北宋詞人秦觀的“無邊絲雨細如愁”和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春天的雨用喜來形容的少之又少,由此可知,能寫喜雨的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應該愜意的。

安史之亂前半期,是杜甫最為潦倒窮困的時期,因此作有很多彰顯其儒家精神世界的優秀詩篇,在成都安居下來,詩作的技巧方麵有很大進步,不過詩內容的儒家精神方麵卻遠不如前,如這首《春夜喜雨》和後來所作的詩句“漫卷詩書喜欲狂”,顯然缺他的史詩作品《三吏》和《三別》等所呈現的精神內涵。在看到春天的雨潤無聲的同一年秋天,杜甫所建的茅屋被狂風捲跑了一些,想到剛從漂泊潦倒的生活中緩過身來,卻被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搞的感慨萬千,於是創作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是中學期間學習的篇目,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首詩境界極高,充分彰顯杜甫偉大的胸襟。杜甫的詩之所以成為詩史,是因為他的作品反映了當時整個時代,安史之亂期間,生活比較困苦,但是心胸卻開闊很多,猶如亞聖孟子所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在憂患時往往能呈現上行的精神境界,而在安樂的時候精神世界則是波瀾不驚。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唐)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何因北歸去,淮上有秋山。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在淮水邊重逢闊別十餘年的老朋友時所創作的五言律詩,詩題中作者用“喜會故人”,說明作者創作此詩時是人生四大喜之一的“他鄉遇故知”,十年後重逢老友,頗有感慨,感慨之下必有佳作。首聯“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描寫詩人昔日在江漢作客期間與故人不醉不歸的快樂往事,“每醉還”充分表明彼此友誼深厚,經常歡聚暢飲,扶醉而歸,接下來頷聯“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浮雲”表示漂泊不定,變化無常,李白曾有詩句“浮雲遊子意”,“流水”寓意歲月如流,年華易逝,岑參有詩句“人隨流水西東”,用“浮雲”和“流水”兩個虛擬的景象呈現作者主觀情感,寓意不經意間,歲月如馳,世事人情已經有很大變化,抒發作者與故人闊別多年的傷感心緒。頸聯“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回到了詩題,顯示作者喜會故人的姿態,久別重逢,自是有喜的一麵,每醉還的歡笑場景和彼此情誼依舊像十年前,然後又轉折的說到,彼此已經兩鬢斑斑,歲月催人老,十年的羈旅漂泊生活,再見彼此時已是一副滄桑衰老的景象,傷感之情溢於言表。尾聯“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表麵上是說故人詢問作者為何不返回家鄉時,是因為貪戀淮上美麗的秋山,而真正的原因則是采用留白的寫作手法,給人留下回味的餘地。此詩標題上是言喜,而詩句內容卻是十足的傷感悲歌,好比以《美麗人生》為題的影視作品,標題為美,而劇情內容實則是描寫傷悲。

從韋應物的《淮上喜會梁州故人》可知,儘管題目是喜會故人,但要表達的內容卻是傷感的,說明作者哪怕是久別重逢老朋友時非常喜悅,但是創作的詩句並不是喜感的,可見真正的喜出現在詩詞中有多難得,正如扣動人心的影視劇,很難見到喜劇,而且即使名義上為喜劇,也是傷感的劇情,催人淚下的幾乎從來不是喜劇。詩歌以悲愁為主旋律的詩人李商隱,曾作《自喜》一首,這首詩講他喜歡小的像蝸牛的小房舍,而且有燕子築巢,居住的自然環境尚可,且有鄰居的好酒可飲,蝸居在小房子裏,對於命途多舛和悲傷慣性的李商隱來說,這更像是自嘲,典型的阿q精神法,不過他能作《自喜》一詩已是喜,至少這首詩並未是傷感的旋律。對於任何人來說,悲傷憂愁容易成為一種常態,而歡喜快樂很難成為一種習慣,然而生活中需要喜,可品讀下詩題中帶有“喜”的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