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三國:我的計謀模擬器
  3. 第137章 仙人“跳”
宸庭 作品

第137章 仙人“跳”

    

-

第137章

仙人“跳”

相對比江東之地,中原學風之盛高十倍不止。

而中原之學風,又以潁川為最!

再加上漢代的察舉征辟製,名聲與人脈纔是做官的最重要指標。

隻要名聲足夠高,人脈足夠廣,那麼自然就可以輕易為官。

在這種情況下,學風鼎盛,私學盛行的潁川也就越發地吸引天下士子彙聚,然後逐漸形成了一種閉環,使之潁川成了無數士子遊學或求學的聖地所在。

而一旦蔡邕所宣佈的“仁德書院”成立,那麼首當其衝受到一定影響的便是潁川。

原本是一家獨大,使天下士子所神往之處,卻是從一個變成了兩個,無疑會影響潁川所代表的含金量。

這對於極其重視“潁川名士”這個身份的郭圖而言,這無疑是傷及到了郭圖的切身利益。

隻是以大義而言,“仁德書院”的成立乃是為天下士子謀福,亦旨在為大漢培養更多的人才,一時就收穫了在場無數士子的支援。

甚至就連那些原本僅是湊熱鬨的販夫走卒,在聽聞蔡邕所言的不論出身,內心也隨之產生了幾分活絡與希望。

這讓郭圖心中憤怒之餘,卻是完全不敢表露出來。

而蔡邕在接連介紹了司馬徽、代表著大儒鄭玄的孫乾,以及將會作為教諭的路粹、阮瑀、管寧等名士。

一時間,“仁德書院”所展現的師資力量可謂是群英彙聚,讓在場的士子們有種心神搖曳之感,甚至都忘卻了彙聚於此本是為了流言之中所言的沙盤推演而來。

“蔡公!”

終於,有一位距離蔡邕最近的士子高呼一聲,然後擠到了最前方衝著蔡邕行了一禮,請問道。

“學生乃是遼東郭亮,遊學之路何止萬裡?所為者,便是學識!”

“然,學生行走多地,欲學學識之門檻,高!極高!!”

“今聞蔡公成立‘仁德書院’,不論貴賤,不分出身,有教無類,心中可謂欣喜不已又焦急於求學門下,故以鬥膽問之蔡公,欲進‘仁德書院’不知有何條件?莫非是需要有‘仁德’之名方可進學?”

不得不說,這位名叫郭亮的士子問得漂亮。

倘若不是李基對於此人毫無印象,都不禁懷疑此人是不是劉備另行安排的托,以至於李基原本安排在人群之中的托都還冇有來得及開腔,反而是被他給搶了先。

而蔡邕麵對郭亮的詢問,開口答道。

“仁德書院之主旨,乃是以仁德為先,但非是以仁德為求學標準,仁德在乎心在乎行卻並非是浮於名。”

“故以,除非其人大奸大惡,否則皆可入書院之內求學。”

“而書院又以內門、外門分之。”

“外門者,隻要有求學之心皆可學之,屆時仁德書院將每日派人於仁德書院門外講授一應學問基礎,有心者隻管學之。”

“內門者,則會進入書院之內由各教諭所親自教導,且書院之內亦會對各門學科分門彆類,除了思想教育這一門必選之外,其餘學科皆由各個學子自行決定學習哪一門,又或者同時學習多門亦可。”

隨著蔡邕開口講解“仁德書院”的具體規矩,無疑是越發在場的學子們越發心馳神往。

尤其是那些求學多年的士子們,更是清楚“仁德書院”所設立的規矩到底是有多麼的先進。

此前,士子們縱使是有幸得以旁邊名士講學,又或是拜於某個私學之下,那也隻能是名士或私學講解什麼,便需要心懷感激地學什麼。

士子冇有任何選擇的餘地可言,亦不能有絲毫的質疑。

而“仁德書院”之內居然是可以任由學子們選擇所想要學習的學科,這不僅僅是給予學子們的自由與尊重,更是可以讓學子們將有限的時間與精力用在所喜好的學科之上。

至於那所謂的外門,更是足以說明“仁德書院”在確確實實地踐行著有教無類,不分貴賤之教條。

若有天賦者,可入內門;

縱無天賦者,亦在外門教導之。

這一刻,在場的士子們自覺地同時衝著蔡邕、司馬徽的方向行了一個師禮,然後又紛紛地朝著劉備的方向躬身行禮。

可以說,僅“仁德書院”一舉,便讓劉備獲取了士子們的無數好感。

劉備看著這一幕,連忙也衝著諸多士子們還了一禮,起身之後,看向身旁李基的眼神卻多了幾分佩服。

整個“仁德書院”的規矩,可都是由李基所製定的,每一條都是與如今的私學製度大為不同。

當然,除了內門學子們可以自由選學之外,最為劉備與蔡邕頗為擔憂的則是教導外門之事。

縱使蔡邕的人脈再廣,也不可能請來足夠的大賢名士連帶著外門一併教導,更重要的是恐怕除了一部分秉承先賢孔聖有教無類之道的大賢名士之外,其餘人根本也不願意去教導代表著平庸的外門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