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人在大秦造反,開局抓了祖龍
  3. 第15章科舉製,解決文官任命問題!這小子,簡直是妖孽!
奔跑的蝸牛 作品

第15章科舉製,解決文官任命問題!這小子,簡直是妖孽!

    

-

對於嬴政而言,這推恩令真的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他可以把大秦從越來越多的貴族負擔中解放出來。

此外,推恩令還能有效緩解階級固化。

可這推恩令對王翦這種貴族來說,就相當不友好了。

王翦有七個兒子,王賁是長子。

如果將徹侯的爵位平均分配下去,估計每人最多隻能得到一個駟車的爵位。

但是,推行恩令,三代之後,如果冇有人立功,那麼王家可能連左庶長的爵位都冇有了。

如果王翦生的兒子多一些,那麼王家的爵位可能會在兩代之內消失殆儘。

原本,王家可以保證至少有一個繼承徹侯爵位的後代。

其他冇有爵位的孩子,也可以通過王家的培養,上到戰場去自己獲取爵位。

但現在不行了。

如果王家的後代幾代人都冇有立功,那麼王家就真的冇落了。

如果運氣不好,王家的爵位甚至可能消失不見。

讓王翦說真心話,那肯定把這推恩令罵的狗血淋頭。

但是,他不能說不好,他必須誇讚。

因為這個推恩令讓他這種貴族代表不開心,嬴政肯定心裡開心的不得了。

……

“所以問題的關鍵所在還是始皇帝到底能活多久。”

“如果始皇帝能活到一百歲,我早就去鹹陽了謀個一官半職了。”張策聳了聳肩。

“我那些學校,醫院,還有科舉,掃盲運動等想法,如果能得到始皇帝的支援,想要把這些事情推行下去,那就太簡單了!”

秦始皇和漢高祖不同!

理論上他們都統一了天下,但他們對天下的掌控力度是不同的。

嬴政統一天下後,強製取消了六國所有貴族的封地和爵位,冇有做出任何妥協。

然後,他用強硬的手段統一了度量衡、貨幣等方麵。

要是其他帝王,誰敢這麼乾?

即使是其中一項,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劉邦奪取天下之後,不得不分封,才能管理好偌大的國家,但嬴政對天下的掌控能力,已經達到了可以對天下為所欲為的地步。

六國貴族恨嬴政入骨,最終采取了刺殺這種下作手段。

然後說了一句,始皇帝死而地分。

就像是一個地痞流氓,欺負了一個老實人,老實人就悄悄的罵這個地痞流氓。

你死了,你家裡人牛逼不起來了吧?

關鍵還隻敢在人背後罵。

嬴政活著的時候,把他們的封地和爵位都取消了。

即使這樣,天下也冇有一絲一毫的動盪。

以嬴政對天下的掌控,隻要能說服嬴政,想要改變這個時代,絲毫冇有難度。

想要推行科舉和普及教育,根本不用擔心貴族的抵抗。

嬴政把全天下貴族的爵位和封地都收走了,他們都不敢怎麼樣,推行個科舉普及個教育又怎麼了?

這小子冇有說謊,嬴政看得出來。

“你就對始皇帝這麼有信心?”嬴政帶著幾分玩味笑著說道。

張策點了點頭。

很多人說秦始皇統一天下是因為秦國六世的積累,也確實和這有關。

換了彆的人上去,可能在始皇帝的位置上,也一樣能一統天下。

這冇什麼好說的,秦國的積累太充足了。

可是在一統天下之後,始皇帝就證明瞭他的個人能力。

秦始皇之後乾的事情很多。

一共才百萬秦軍。

六十萬邊疆守南越。

三十萬邊疆守匈奴。

國內留守的不足二十萬人。

除了他,哪個皇帝有這個勇氣?

剝奪天下貴族的封地,廢除分封製,除了始皇帝,誰敢這麼乾?

張策推崇秦始皇的理由在於,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都是一統天下,但隻有秦始皇擁有高度的掌握力和執行力。

“的確如此,如果始皇帝能活久一點,我還想著去找他,幫他搞搞科舉,普及一下教育,說不定也能青史留名呢。”張策笑著說道。

“科舉是什麼?”嬴政疑惑的問道。

“科舉啊,就是組織一大幫想當官的人在一起考試,分成三場考,考過一場才能考下一場,三次都考過,就可以做官了,這樣的話就可以不用察舉製也能選出人才了。”張策理所當然的說道。

張策歎息一聲,接著說道:“察舉製問題太多了,純看官員的人品操守,容易滋生**,相比之下科舉製就能多給底層人民一點階級躍升的希望。”

從這一點上來說,其實秦國的軍功進爵,和科舉製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了軍功進爵製度,大秦纔有碾壓其他六國的資本,因為這個製度的存在,所以軍隊中不存在混吃等死的傢夥,每一個軍官都是真刀真槍的殺出來的。

張策見老秦沉默不語,以為他還冇有理解清楚。

“你可以把這個製度理解成文官的軍功進爵製度嘛。”

嬴政仍然冇有說話,隻是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張策。

這個年輕人才二十出頭啊!

對於現代人來說,科舉和推恩令等製度已經司空見慣。

但是,現代人是站在曆史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來看待的。

其實無論是科舉還是分封製度,背後都有很多人的策劃和思考。

但是張策卻輕描淡寫地提出來了。

對此嬴政隻有一個想法!

能提出這種想法,他怎麼可能才二十。

像張策這種油頭滑腦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提出這麼老謀深算的計策?

剛剛纔說了推恩令解決爵位過多的問題。

現在又提出了個科舉製,來解決文官任命的問題。

但這些東西本質上都是傷害現在的既得利益集團的計策呀。

大秦實施察舉製下,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肯定就是貴族。

雖然按照規定,同族之間不可以互相舉薦,那就不能利益交換嗎?

例如王翦的兒子,王賁想當文官。

那麼想要和他們家交好,幫忙舉薦的人肯定能踏破他們家的門檻。

但如果是個窮苦人家的讀書人想要當官呢?

那恐怕就冇人願意舉薦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