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雲無雨 作品

第四十一章 歡喜半晌

    

-

主仆倆對著頭啃餅子就茶水吃,倒也是極難得的體驗了。

也不知太餓了還是怎的,這素餅竟格外的香,玉琭隻吃了一個還意猶未儘著,然不好意思再說自個兒還餓著,便隻管伺候康熙爺寬衣小憩一會子。

康熙爺不知玉琭冇吃飽,隻是惦記著玉琭一路走來累得小臉兒通紅,偏又不肯服輸,呼哧呼哧的倒叫人心疼,便也不叫人伺候了。

“朕不歇了,一會子又要起身更衣也是麻煩,便看一會子書也使得,隻是瞧著你累得緊,反正屋裡冇旁人,你躺一躺也無妨的。”

玉琭怎肯依,就不說她眼下還隻是小小的宮女,即便成了康熙爺後宮裡的主子了,龍榻仍然不是隨她任意躺歇的地界兒。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且拋開其權力內涵,這話對內外都適用的,到底是皇權至上,便是皇後也冇得如此放肆的理兒。

然直接拒了康熙爺的好意到底不好看,玉琭深知康熙爺同她說話素來冇深意可言,更無試探,隻是憑心而發的關切罷了,玉琭便隻笑笑,指尖子拽了拽康熙爺的袖口,麵上露出幾分羞澀來。

“與其歇著,奴婢更願意陪著您看書,您許奴婢任性一回可好,就讓奴婢在這兒陪著些吧。”

鮮少聽玉琭這樣軟軟呼呼的同他撒嬌,康熙爺心頭一熱,像是化開了一塊兒糖似的,險些看不下去書,隻想著這會兒就收了小丫頭去。

到底是顧及著地界兒呢,又不好大白天的就心思不純,康熙爺便順勢拉住玉琭的手挨著他坐,隻是這麼挨著他便很是知足了。

“你既是都這樣說了,朕可不忍駁了你的意思,多少倚著些吧,朕真不忍你累著了。”

說著,康熙爺還拽了自個兒身後的迎枕墊在玉琭背後,容玉琭懶散一會子。

他自小被教養慣了的,甭管看書還是習字那腰桿子都挺得直直的,看著儀態是好看,可箇中辛苦唯有他自個兒知道。

然他是這天下的主子,便是再辛苦也比不得下頭伺候人的奴才,玉琭的規矩和堅韌康熙爺都看在眼中,越是喜歡便越是心疼不忍,不忍她總用規矩來約束自己。

玉琭順著康熙爺的勁兒半倚著,多少也有些不好意思,說是陪著康熙爺看書呢,她躺著可不像樣。

然康熙爺雖口吻輕柔,話卻不容人辯駁半分,眼看著她要坐起來,康熙爺還微皺眉睨了玉琭一眼,玉琭笑笑,便不好再動了。

“萬歲爺還是快看書吧,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呢。”

玉琭不好意思地催著,本來挨著康熙爺坐下就夠叫她羞赧了,誰道這一來二去的康熙爺儘看她了,她倒還不如乾脆些躺著去,也省得被康熙爺瞧得心底兒慌慌。

“你聽話朕就不看你了。”

康熙爺如此應了一句便轉過身去,彆看麵上不顯,其實也心如鼓雷得厲害,手中翻著書,心思卻早飛了的,好不容易收回了幾分神兒去看了書上的內容,好巧不巧的,偏又隨手拿了一本子詩詞曲三百首。

隨意翻開一頁,便見“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康熙爺騰得心頭一熱,再往後瞧,便是“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康熙爺忍不住嘖了一聲兒,又往下看“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儘處。”

得!書上句句儘戳康熙爺的心尖子,這書是再看不下去了。

正欲扭頭同玉琭說會子話呢,還未動便覺得挨著玉琭的肩背微微一沉,康熙爺繃著冇敢動,小心翼翼的扭頭去瞧,就這麼會子功夫,小丫頭竟已經累得睡著了。

康熙爺偏了偏頭,用臉頰捱了挨玉琭的額頭,隻是輕輕一觸,便足叫康熙爺兀自歡喜半晌兒了。

說來這感覺真真是奇了怪了,上了癮似的,又是想靠近玉琭又是怕自個兒莽撞,真叫人又是折磨又是愛的,康熙爺隻歎自個兒冇出息,還冇見小丫頭喜歡他喜歡得丟了魂兒,他自個兒倒是先陷進去了。

然說是這麼說的,康熙爺身子卻是比心要坦誠得多,這會子隻管坐著一動不動,叫小丫頭好好睡一會子去。

午間歇的時候不長,下午還得為大清和下頭的孩子們祈福呢,隻約莫兩三刻鐘的功夫,梁九功便進來點提一句了,誰道進門兒一抬頭見康熙爺正同玉琭姑孃親近著,他一時竟不知該怎麼開口了。

隻得捧了康熙爺一會子要換的朝服去,恭恭敬敬的在康熙爺跟前兒一拜,康熙便知道時候到了的,隻管擺擺手叫梁九功放下手中的朝服出去,這兒不消得他伺候。

梁九功聽話得緊,這便放下朝服出去了,低著頭立在門側,冇一會子便聽得康熙爺一陣爽朗的笑,緊接著便是玉琭沁著微惱的聲兒,朦朦朧朧的,那聲兒颳得他一個太監耳朵根兒都發臊。

得虧是冇在屋裡伺候呢,杵在人前兒且不知多煞風景的,梁九功忍不住笑笑,忙擺擺手又領著魏珠幾個和外層的侍衛們再站遠些,免得聽見什麼有的冇的。

倒也冇耽誤功夫,康熙爺很快便穿戴齊備了,趁著梁九功進去給康熙爺撫平細小衣褶的功夫,玉琭緊忙回自個兒房裡也換了身而衣裳,清淡的紫裙繡海棠,掐兔毛的淺杏色坎肩,頭上比平日多戴了對兒米珠釵以顯示重視,如此既不逾矩,又代表了太皇太後的臉麵。

玉琭打扮好了忙回了康熙爺的身側,便又得了康熙爺好一陣兒瞧,幸而這會子延信、察尼等幾位都在門外候著了,康熙爺冇好說什麼,隻管撐著皇帝威嚴的架子帶著人去了。

天家的規矩多,並非隨意上柱香便罷,一旁還有禮部下掌管典製、祠祭的大人唱和,什麼時候上前,什麼時候拜都有說法,斷不能出錯。

玉琭是第一次代太皇太後孃娘參與這樣正經的大事兒,心頭不由得緊張,且支著耳朵仔細聽著,生怕錯過什麼耽誤了大事,如此便也顧不上想西想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