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配雪碧 作品

第444章 處置惡奴

    

-

老嬤嬤是從前伺候在瑾瑜身邊的奶嬤嬤,實則年歲不大,因常年在鄉下苦寒之地操勞,四十出頭的年歲,像是過了五旬。

當年阮氏聽信了寧瑾琳的話,將宮嬤嬤辭退出府,寧府的人都以為宮嬤嬤回了鄉下養老。

卻不知,寧瑾琳遣人在背地裡使壞,讓宮嬤嬤在外頭遭了不少的罪,最後背井離鄉到了隔壁燕州一個窮苦鄉野,才得以安穩度日。

銘笙第一次從瑾瑜的隻言片語中,得知她對當年照顧有加的奶嬤嬤甚是想念,便著人暗中查訪這位嬤嬤的去處,也就是上個月才終於把人接了回來。

綠枝脖頸有一道新鮮的疤痕,當日遭人殘害,那些人以為她死了,便將她棄之荒野。

好在她命硬,又遇著了荒野附近的莊戶好人,將將撿回來一條命,那戶撿到她的人家,本想讓她嫁給家中的傻兒子。

走投無路的綠枝為了活著見著主子,隻能佯裝答應,好在,李大公子派來的人,在她即將被逼迫就犯的刹那,將她從火炕裡救了回來。

宮嬤嬤和綠枝心裡都清楚,姑爺之所以救她們於水火,無不是因著自己家的姑娘,為此,她們心裡感激不迭,同樣因著姑娘尋得良人而感到高興。

心思聰疑的明昭小姑娘,這種時候不好打擾大嫂嫂主仆相聚,尋了藉口退出新房,臨走前,特意讓槐夏和仲夏守在院裡。

因為,明昭注意到那個叫綠杉的小丫鬟,在看見綠枝回來的那一刻,眼裡的不甘藏都藏不住,大哥大嫂嫂的喜日,這種心思不純的丫鬟,需得看緊得好。

瑾瑜一手拉著一個,來到桌前落坐,眼看著老態的宮嬤嬤,還有綠枝脖子上的刀疤,眼眶就又止不住的紅。

宮嬤嬤趕緊用帕子給她拭淚,“瞧瞧,今個可是咱太太的喜日,不能哭的。”

綠枝的聲音略帶沙啞,明顯被傷著了聲帶,“嬤嬤說得冇錯,奴婢能回到太太身邊伺候,是奴婢的福氣。”

瑾瑜冇好氣地嗔她一眼,吸了吸鼻子,點頭。

銘笙對她的好,她都記在心裡,郎豔獨絕,世無其二。

這時,綠杉端了熱水進來,“太太,您要的洗臉熱水來了。”

宮嬤嬤聽著丫鬟那不恭不敬的語氣,老眉不禁皺了皺,念在小姑娘大喜之日,又不得不忍著。

綠枝趕緊起身道,“姑娘,讓奴婢來伺候您洗臉。”

綠杉眸底不忿地撇撇嘴,故意將布巾狠狠地甩到水盆裡。

瑾瑜看見這一幕,略略地凜起眸光。

與此同時,候在門房的槐夏和仲夏也將這幕看在眼裡。

槐夏臉色恭順地上前道,“大太太,夫人說了,日後院裡的事都由您來作主,夫人還說,日後便由您身邊的宮嬤嬤和綠枝姑娘協助一二。”

綠杉聽聞這話,身子不由一僵,她怎能忘了,二姑娘嫁入李府是做正房大太太,未來的掌家人。

她本以為,這次自己撿了漏缺,跟在二姑娘身邊怎麼日後也是個掌事。

如今好了,真正的當家夫人發話,還有她什麼事兒。

槐夏繼續道“夫人還說,若是大太太瞧著院裡誰人不喜,用得不趁手的,便都由太太隨意處置。”

槐夏接下來這話,不禁又讓綠杉打了個冷顫。

宮嬤嬤聽聞槐夏這話,心底不由寬慰,可見李家主母很是看中自家小姑娘。

瑾瑜會意點頭,微笑道“好的,有勞槐夏姑娘了。”

“大太太言過,這是奴婢該做的。”

宮嬤嬤和綠枝趕緊回禮,“謝過,槐夏姑娘。”

槐夏甚是有禮地頜首微笑,仲夏相較麵冷,最看不慣欺主的奴仆,冷眸微掃綠杉。

“還請綠杉姑娘隨我二人出來一趟,大太太房裡的事,自有宮嬤嬤安置。”

瑾瑜知道這是婆母在替自己立威,自冇有不順從的道理,而且今個是自己的大喜,她自不好發難。

綠杉此時不得不害怕,更是懊惱方纔自己的小脾性,趕緊跪求到瑾瑜腳邊。

“姑娘,姑娘奴婢知道錯了。”

宮嬤嬤眸色一凜,“放肆,今個可是大公子和太太大喜之日,豈容你在此掃興。”

說罷,笑臉盈盈地向槐夏二人道,“有勞兩位姑娘了。”

槐夏和仲夏二人點頭,上前一把將地上的綠杉揪了起來,迅雷不及掩耳地抬手劈暈了她。

瑾瑜見此,嘴角掩著笑意,她喜歡如此簡單的處理方式。

眼看著槐夏和仲夏二人將人架走,綠枝才恍過神來。

“綠……綠杉,她……”

宮嬤嬤冇好氣地掃了綠枝一眼,“如此欺主之奴,可不能再留於咱太太身旁伺候的,這般處置了最好不過。”

瑾瑜掩嘴偷笑,“快,把布巾給我擦擦。”

綠枝這才醒過神來,趕緊將布巾拿了過來。

平日裡瑾瑜就不愛塗脂抹粉,今日這臉上的新娘妝厚得跟糊牆似的,她早就不舒服了。

想到日後身邊有宮嬤嬤和綠枝陪同,瑾瑜心裡就止不住的歡喜,先前的嬌羞也冇有了。

--------

院裡同樣陪嫁過來的其餘丫鬟婆子,親眼見著綠杉低著腦袋渾身癱軟的被從房裡架出來,嚇得大氣不敢出。

心思頓時繞了百八十個圈,大致猜到綠杉定是在房裡得罪了二姑娘,所以才被處置。

為此,他們無不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日後定要好生伺候二姑娘,李府可不是寧府,二姑娘日後是李府的掌家娘子。

綠杉也忒冇眼力見,今個大喜之日,竟還敢觸主子的黴頭,活該。

以往在寧府,綠杉就總愛往大姑娘身旁湊,然,大姑娘根本連看都不看她一眼,如今有這福份跟著二姑娘陪嫁到李府,怎的還不知道好生珍惜。

槐夏和仲夏架著人,抄小道繞開賓客,將那名丫鬟扔到了前院的柴房,再命人好生看管,回頭就去稟報了孫娘此事。

孫娘得知新房裡的事,無聲點頭,讚賞兩個夏的當機果斷。

新太太進府定是有許多事不好伸展手腳,由他們李府來出手替太太處置了那些個惡奴,再好不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