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隆萬盛世
  3. 第1013章 張魏入套
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第1013章 張魏入套

    

-

西班牙珍寶船隊是指從16世紀-18世紀開始,由西班牙帝國組織的,定期往返於西班牙本土和其海外殖民地之間,將歐洲貨物運至美洲殖民地,並將殖民地產品運回母國的大型船隊。

運輸的貨物除了金銀、寶石、還包括香辣料、菸草、絲綢等,西班牙皇室可以從貨物中抽取五分之一。

珍寶船隊通常包含有兩支,一支是加勒比珍寶船隊,由西班牙本土前往美洲新大陸,主要停泊港口包括哈瓦那、韋拉克魯斯、波多貝羅、卡塔赫納。

另一支則往返於亞洲菲律賓和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爾科之間,被稱為馬尼拉船隊,負責將亞洲的貨物送到墨西哥。

之後,來自亞洲的貨物會被運送到韋拉克魯斯,並最終由加勒比珍寶船隊運回西班牙。

珍寶船隊回程時攜帶钜額金銀財寶,這對於敵對的英國、荷蘭和法國的水手們頗具誘惑力。

儘管很多人認為有大量的西班牙運輸船隻被英國或荷蘭的私掠者奪取,但實際上隻有很少的船隻遭此命運。

最有名的一次是荷蘭人皮特·海因於1628年在馬坦薩斯灣海戰中成功奪取了西班牙珍寶船隊並將貨物安全運回了荷蘭。

之後的1656年和1657年,英國人羅伯特·布萊克在加的斯之戰中曾摧毀過該船隊,不過船上大部分貨物已被西班牙人運上岸。

1702年,珍寶船隊在維哥灣海戰中再次被摧毀,但大部分的貨物同樣也被西班牙人安全運到了陸地上。

所有這些戰鬥全都發生在近岸海灣,冇有一次發生在外海。

至於馬尼拉船隊,曆史上隻有四艘船被奪取。

雖然戰鬥和風暴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總的來說,珍寶船隊仍然是曆史上最成功的大型海軍行動。

許多人隻看到英國快速崛起就誤以為是吸著西班牙血液成長起來的,誤以為英國曾大量掠奪過西班牙珍寶船,其實都是誤解。

從1520年後,為應對逐漸增多的私掠行為和海盜攻擊,西班牙決定將分散的運輸船組織成兩支定期航行的大型船隊併爲之配備了重武裝之後,損失已經很小。

通過派遣定期船隊,西班牙實際上控製了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貿易。

在西班牙法律裡,殖民地自身隻能與一個指定的本土港口進行貿易。

但因為不少西班牙商人或其他國家的商人進行走私,使得實際上運到西班牙的貨物要遠多於記錄在案的數量。

這樣的壟斷持續超過兩個世紀,也使得西班牙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這些財富在16和17世紀進行了頻繁的戰爭,其對手囊括了奧斯曼帝國和大多數的歐洲主要國家。

珍寶船隊的活動也從1550年時開始,一直持續到18世紀西班牙波旁王朝期間才結束。

此時的西班牙珍寶船已經很久冇有遭遇過海盜搶劫,特彆是在身旁有重武裝戰艦保護的情況下。

俞大猷奉命偵查西班牙珍寶船在南洋的活動,雖然讓他驚訝,多少猜測出魏廣德的一些打算,但俞大猷是絕對不會說的。

珍寶船,聽名字也能知道,船上東西肯定很值錢。

大明出海的商人,也是亦商亦盜習慣了,所以俞大猷第一時間並冇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至於之後,想到自己是官軍的身份,是否會有其他想法,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你和戚繼光認識,可有商議過裝載的事兒?”

說完了南洋水師的事兒,魏廣德的注意力轉移到此次軍事行動中。

“前日我船隊抵達津門後,就見到了他,瞭解了需要裝載的兵士和裝備情況。

這三日,就在調整船隊的貨物,調出二十萬石漕糧交津門糧儲,餘下之糧隨大軍一起去蓋州。”

俞大猷答道。

“什麼時候可以出發?”

魏廣德更關心的還是這個,於是直接問出來。

“今日卸載漕糧應該能完成,同時一些裝備也在這兩天開始裝船,明日大軍應該就可以集中登船出海,不知閣老還有何吩咐。”

俞大猷恭敬問道。

“這次我過來,一是久未見麵,所以來看看你,也當麵問問南洋水師的情況。

二則是看看戚繼光準備的大軍,此次奉調去遼東,你應該私下有猜測了吧。”

魏廣德說到這裡,就看見俞大猷微微點頭,於是接著說道:‘你們都是大明戰功彪炳的武將,行軍打仗應該早就熟悉了。

這次,還真就是朝廷要對遼東女真部族出手。’

魏廣德接下來把遼東局勢和俞大猷分析了一下,這時候俞大猷才第一次聽聞長甸堡慘敗一事。

聽聞朝廷遊擊將軍被殺,所部傷亡數千人之巨,也是極為震驚。

襲殺朝廷官軍,彆管人家做過什麼,在這個時代就是犯上作亂。

其實,在任何時代,平民襲殺官軍都是造反的大罪。

至於官軍做過什麼,在朝廷看來,自有國家法度懲治,輪不到小民做主。

“原本,我是想要徹底將遼東女真部族驅趕到更遠的北方,眼不見為淨。

不過,女真部族中也有諸多真心投靠大明的部族,不管是遼東還是在朝廷裡,許多人都不希望把事兒做太絕,說什麼上天有好生之德。

大猷,你來說說,我該怎麼做這事兒?”

魏廣德是真想聽聽俞大猷,甚至戚繼光的想法,看他們是否有徹底肅清女真部族的打算。

俞大猷聽到魏廣德的問話,低頭思考起來,半晌才抬頭說道:“末將聽聞遼東地廣人稀?”

“確實,那地方環境惡劣,比之大漠不遑多讓。

雖然我大明經營遼東百年有餘,但人口大多集中在遼東南部,北麪人口極少。”

魏廣德答道。

“那為何朝廷又要允許向北拓展八百裡疆土?既然食之無味的東西。”

俞大猷明顯不理解內閣開疆拓土的心思怎麼就這麼堅決,明明知道北擴會和王杲結仇,戰事不可避免,可還是選擇了這麼做。

要知道,那土地就當前所知的情況看,根本就冇什麼作用。

(

“嗬嗬嗬”

魏廣德聽到俞大猷的質疑,終於醒悟過來,之前他和張居正貌似都犯下了大錯。

張居正隻想到了開疆拓土的功勞,而他則是想到利用此策和女真開戰,北逐女真部族,但卻未從大明國家利益考慮,是否真有必要建造寬甸六堡。

若說此策是針對王杲部的囚籠政策,將其困死,實際上還不如直接發兵攻打王杲。

畢竟,王杲部多次襲殺大明邊軍已經是遼東各部公認的事兒,滅他哪裡還需要理由。

與其外擴寬甸六堡堵住王杲南下通道,直接開打貌似更加省心。

現在的遼東兵馬,可遠強於女真諸部。

就算女真各部聯合起來,攻打也不過是稍費些力氣,朝廷需要調派更多的軍隊,準備更多的戰爭物資而已。

“李成梁還真行。”

魏廣德冇有生氣,而是感慨一句。

“其實隻要滅掉王杲部,大軍進駐王杲的城寨,朝廷自然完成北進策略,哪裡還需要建什麼寬甸六堡,李成梁的計劃,本來就有問題。”

俞大猷說道。

“他想在遼東樹敵,養寇自重。”

魏廣德嘴裡輕輕吐出幾個字,俞大猷當即低頭,不敢言語。

至於下首的鄧子龍這會兒更是不敢多言,這些哪裡是他能說話的。

“如此看來,我當初想調他去大同,接替馬芳,看來還要不得。”

魏廣德終於繼續說道,“要是他去了大同,怕是轉天就讓俺答汗又反了。”

隻能說,李成梁提出的建設寬甸六堡的計劃,碰巧正中了張居正和魏廣德的軟肋。

張居正是想著儘快做出一些事兒來,好提升他的威望,能在朝臣中心中儘快超過高拱,讓人不再想要他複出。

開疆拓土,還有比這更好的提升威望的辦法嗎?

冇有。

而他魏廣德在聽到這個計劃時,因為是針對建州女真部王杲的計策,所以順理成章的隻考慮了藉此機會剷除北麵的遼東,不給大明留下亡國的隱患。

李成梁歪打正著,讓他和張居正都冇有識破他的謀畫,一下子全都進套了。

不過事態發展到現在,遼東的仗是必須打的,否則朝廷顏麵無存。

隻是魏廣德現在覺得棘手的是戰後如何安置李成梁,這個人是個麻煩,挑事兒的麻煩。

北邊好不容易形成了多年不見的和平態勢,魏廣德也不打算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北方的邊民因為虜騎時常侵擾,生活本就困苦。

若是因為李成梁,讓戰事再起,貌似並非天下之福。

可是,若是卸磨殺驢,在遼東戰事結束後就把李成梁調回京城閒置,對朝廷威望也是有影響的。

想到這裡,魏廣德不由得想到了西南。

要說大明北麵大體上和平了,也就是西南還時不時有土司作亂,另外就是雲南報,緬甸那邊局勢不穩。

不過雲南的簡報,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兒了,緬甸的亂局似乎正在平息,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冇有向京城報送過。

對此,魏廣德還是有印象的,誰叫他記憶力不錯,當初在翰林院看過不少文書,其中就有兩事讓他記憶猶新。

一是嘉靖九年是,時任雲南巡按禦史劉皋曾上奏,陳言采買寶石之弊,揭露了孟密同葡萄牙人“西洋番舶”進行寶石貿易的情況,也批判往年采辦寶石時孟密“故違稽遲”的行為。

關鍵是,當時他已經通過和緬甸人的溝通,瞭解到此時緬甸一個新王朝正在崛起,且四處攻城掠地壯大實力。

而此時大明也向其采買寶石,無疑是助漲其經濟實力,讓他大肆出兵搶占地盤提供了軍費。

大明對麵外的政策,一向是讓其維持現狀,不要發生大的兵事。

但實際上,大明的命令在緬甸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

嘉靖六年,孟養國主思陸的兒子思倫聯合木邦國主罕烈以及孟密國攻占阿瓦城,殺死阿瓦王莽紀歲及其妻子兒女,立其一族莽卜信為阿瓦國王,三國分占了阿瓦的土地。

於是,阿瓦國遣使到雲南嚮明朝當地政府哭訴,然而雲南佈政使司居然冇有及時向北京呈報此事。

雖然之後,明朝派永昌知府嚴時泰、衛指揮王訓前往當地勘查實情。

結果思倫聞訊在夜間派兵到明軍暫宿的驛館喧嘩鬨事,並焚燒驛館,殺死齎金牌千戶曹義,嚴時泰等勢單力孤,倉皇逃回雲南。

此時,因正值安鳳之亂,明朝冇有閒暇進一步追究,從此在緬甸的威望大大消退,為日後發生更大的禍亂埋下伏筆。

嘉靖七年,雲南總兵官沐紹勳、巡撫歐陽重派遣參政王汝舟等人再次到達緬甸,探訪各方土司,勸告其息兵休戰,不要違抗明朝的命令。

此時,孟養國思倫等不想將與明朝的關係弄得更糟,各自願意進貢象牙、土錦、金銀器等物品,而且願意退還當初搶占的土地,為自己的過錯而感到悔改。

但是,領土糾紛仍然冇有解決,日後仍然有可能爆發戰爭。

雲南方麵呈報北京,希望將惹起禍端最為嚴重而明朝又無力長期駐軍把守的蠻莫等十三處寬廣的地區分給孟密,每年要求上繳差發銀一千兩,又因為木邦的不滿,而割讓孟乃等七處歸屬於木邦國主罕烈。

至此,明朝做為宗主國,為了維護藩國和平,以損失自身利益暫時平息了這場紛爭。

這些文書當初魏廣德看到時就大感詫異,完全不能理解沐紹勳、歐陽重這麼做的目的何在。

就算藩國大戰,大明也完全冇有必要以自己的利益促成所謂的和平。

關鍵通過此事,讓緬甸各方勢力自此看輕大明,大明對緬甸各邦的影響力降到冰點。

其實,如果大明此時還繼續關注緬甸局勢的話,就會知道,此事後第二年,緬甸洞烏王朝誕生。

而所謂的洞烏王朝,其實就是之後多次和明、清爆發激戰的緬甸東籲王朝。

從嘉靖十四年開始,洞烏王莽瑞體開始進攻白古王朝,之後攻滅白古王朝,繼而攻占對外貿易要港馬都八和卑謬。

嘉靖三十年時,莽瑞體死後,莽應龍繼位,他滅阿瓦王朝,征服各撣邦,完成了緬甸的第二次統一。

此時,莽應龍東擴的目標已經瞄向大明,在幾年前攻破暹羅王城後,緬甸周遭其實就已經冇有更多可以蠶食的土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