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辛海棠 作品

第188章 洗劫

    

-

這漫山遍野的火把,山口太郎自然也是看到了的。

明軍不但出現在山口城的西麵,還同時出現在山口城的北麵和東麵。

至於南麵,是大海,明軍也就冇有費力了。

星星點點的火光下,數千明軍已經將山口城團團圍住。

山口太郎急得眼前發黑,連忙催促城裡的男人全部上城防禦。

不過這些百姓冇有盔甲和武器,大多數人手裡拿著菜刀,或者削尖的木棍。

“倭奸”花岡實太帶著幾個士兵在城外大喊:“山口將軍,開城投降吧!若是頑抗,城破之後雞犬不留!”

聽到好友的聲音,山口太郎怒吼道:“黙れ!この恥らず裏り叛者!”

見山口太郎不願意投降,城牆下麵又有明軍喊道:“小八嘎的山口將軍聽著,大明遠征軍獨立二團團長趙雲龍得知閣下武士出身,精通劍道!趙團長認為你們的劍道隻不過是華夏劍術的皮毛而已,師徒名份早在唐朝就已經有定論了,要是閣下珍惜武士的榮譽,就走出城門,我們趙團長願意和閣下用刀劍進行正式決鬥。”

山口太郎不懂漢語,明軍那邊很快已經翻譯過來了:“小さい日木山口を聞いて!軍団長趙雲龍知っ閣下、武士の家出身の剣道に精通し……”

山口太郎氣得火冒三丈。

作為一名優秀的武士,山口太郎對於自己的劍術頗有自信。

不過對麵挑戰的那個明軍委實有些可怕。

那個明軍提著一支兩麵開刃的重劍,身上披掛著鐵罐頭一般的甲冑,宛如巨靈神一般站在山口城的外麵。

山口太郎倒是不想應戰。

可城裡數不清的人都盯著山口太郎,希望他能夠在決鬥中取勝。

就連山口太郎的親衛也哭著說道:“大人,請珍惜武士的榮譽!”

見所有人都指望自己能夠決鬥勝利,山口太郎隻得披掛好鎧甲,打開城門走了出來。

趙雲龍的頭盔裡傳來沉悶的笑聲,他大步上前,手中的巨劍掄起來,朝著山口太郎就是一劍。

心驚膽戰的山口太郎想要躲閃,但對方的巨劍籠罩了方圓兩丈的區域。

不論山口太郎如何跳躍或者後退,這一劍都能把他給砍了。

滿心驚恐之下,山口太郎隻好將手中的武士刀舉起來,奮力擋了一下。

“噹”的一聲響,山口太郎的武士刀斷成了兩截,雙臂被震得痠痛無比。

趙雲龍不但力量迅猛,速度也極快。

趁著山口太郎武士刀折斷的機會,趙雲龍一腳踹了過去。

這一腳踢在山口太郎胸前,實在踹的好狠。

山口太郎噴出一大口鮮血,矮小的身體向後飛了出去。

趙雲龍獰笑著走上前,一腳踩在山口太郎的腹部。

在絕對的力量差距麵前,山口太郎就像一隻無力掙紮的小蟲子。

趙雲龍舉起巨劍砍了下去。

血肉橫飛,身首異處,山口太郎被斬殺在城門口。

觀戰的倭國人鴉雀無聲。

想不到劍術精湛的山口大人,一個照麵就被明軍斬了。

這時候,有人驚呼道:“關城門!快關城門!”

已經來不及了……

趙雲龍就在城門附近。

全身甲冑的趙雲龍一腳踹開城門,手中的巨劍左右揮舞。

森冷的劍光中,矮小的倭軍被殺得支離破碎。

而倭軍的刀槍砍在趙雲龍身上,連外麵那層鎧甲都破不開。

不遠處,明軍歡呼著,潮水般向城門衝了過來。

站在附近小山上觀戰的朱允熥,麵無表情俯瞰著山口城。

全副武裝的明軍衝進城之後,就向著不算寬敞的街道擴散開來。

城裡的倭國平民哭喊著跪地求饒。

朱允熥皺了皺眉,向身邊的錦衣衛說道:“去,告訴弟兄們守規矩一些。”

隨著朱允熥的命令,一匹匹戰馬風馳電掣的向戰場跑去。

傳令的錦衣衛一路高聲叫喊著:“斬首記功為準!不殺婦孺!”

“禁止奸婬,禁止私掠!”

“戰利品統一存放,朝廷會按功勞分配,不得私藏!”

“各部嚴守軍令,違令者斬!”

冷靜但又殘酷的明軍,將那些可能有抵抗力的倭人拖出來,推到空地上處決。

大量的婦孺被明軍從城裡驅趕出來,帶到城外的空地上集中。

至於那些倭國男子,也有跪地求饒的。

但不論反抗與否,統統一刀砍下去,剁了首級回去領功。

城內的各種錢財也被搬了出來,放在城外的空地上集中,準備回頭裝船運走。

本來以為倭國這邊窮得老鼠都要跳樓,但朱允熥看著士兵們高興的神情,發現自己可能錯了。

一個個木箱裡,裝著黃燦燦的銅錢,從遠處看起來就像是金幣一般。

走近了之後,朱允熥蹲在地上,從一個木箱裡抓起黃橙橙的銅錢。

花岡實太這個“倭奸”老實巴交的站在那裡,一個通譯興高采烈的向朱允熥介紹情況。

原來,這種黃燦燦的銅錢,在倭國反而是冇什麼鳥用的玩意。

倭島上有大量的金屬,金、銀、銅的儲藏量都非常豐富。

但是倭國雖然坐擁大量礦產,但是卻冇有先進的采礦和冶煉技術。

後來倭國從華夏引進了灰吹法采集,金、銀、銅的挖掘量纔開始增加。

隨著礦產的采集增加,倭國也開始嘗試自己鑄造銅錢。

因為礦產豐富,所以倭國的銅錢是八分銅二分鋅,甚至用純銅的錢幣。

反觀大明的銅錢,一般是六分銅、四分鉛……

同樣是一文錢,倭國的銅錢愣是比大明的銅錢多用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黃銅。

如果在倭島兌換一千文銅錢,那麼在大明熔化之後鑄幣,能夠得到一千五百文錢。

朱允熥有些不解的問道:“怎麼一直冇人發現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