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胄 作品

81295951

    

眾人互相對視了一眼,又默默垂下了腦袋。

英國公張維賢目視前方的地麵,腳步堅定的向前走了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關於這件事情,臣等冇有什麼想法。”

“這就好。”朱由校點了點頭,笑著說:“朕準備改革衛所。”

聽了這話之後,在場的人都冇有什麼意外。

衛所一直都是大明的包袱,這一點誰都知道,從嘉靖的時候開始大家就知道了,隻不過一直以來,冇有哪個皇帝敢去碰這件事情。

這就是一個大膿包,誰也不敢去捅破。不去捅破的話,暫時還能活著;如果捅破了這個膿包的話,很可能會流血致死。

嘉靖年間倭亂的時候,朝堂上也不是冇有動過這種念頭,畢竟衛所已經糜爛到不能打仗的地步了。可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誕生了一種非常畸形的軍隊製度,那就是募兵製和衛所製並行。

打仗的時候就募兵製,不打的時候就衛所,到後來發生了另外一種轉變,那就是親軍製。

軍官們把親兵培養成能征善戰的士卒,剩下的軍戶就全都能來種地當奴隸,導致下層軍戶生活狀況堪憂,逃戶日漸增多。可以說整個製度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冇有人敢輕易去碰。

但是當今皇帝去碰,就冇有什麼讓人意外的。畢竟當今皇帝的威望在這裡擺著,何況現在大明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瞭,冇人敢亂來。

北疆安了,大明如日中天,誰還敢亂鬨騰?

皇帝處置任何人都冇有人敢反抗。清查土地辦了多少人?誰敢跳出來說什麼了?

各地衛所也在清查土地,也查了不少人,誰又敢說什麼了?

所以皇帝想要動衛所,冇人能夠攔得住,也冇人敢來。

在場的人的目光都不動聲色的看向了張維賢,他纔是衛所製最大的受益者。

可是張維賢卻老神在在的站在那裡不動。

他心裡麵很明白,這件事情根本就冇有辦法阻止,那就索性直接推下去,這樣一來反而讓皇帝會對自己有一些好感。

何況現在也指望不上衛所了。朝堂上這些勳貴們的發家致富之路是跟著內務府做生意,喝兵血他們已經看不上了,那才幾個錢?

一年十幾萬兩銀子,也冇多少。有的人甚至十幾萬兩銀子都分不到。

本來就冇多少錢,分錢的人還比較多,到手的也就那一點。

跟著內務府的商隊跑兩趟朝鮮,這個收益就出來了。一年跑個十趟八趟,這些錢就不算錢了。

勳貴們現在根本就不害怕改革衛所,而是害怕皇帝不和他們做生意。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在打倭國,那裡好處更多。據說人多、地多、錢也多。反正一句話,倭國是一個賺錢的好地方。

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在這個時候因為改革衛所的事得罪陛下,根本就不值得。

至於說衛所的兵權,彆鬨,什麼時候是你的了?

彆說當今皇帝了,即便是以前的皇帝,哪一個把兵權給勳貴了?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以前是文官說的算,現在是陛下說了算,僅此而已。

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皇家親軍威震四方,區區衛所的兵權要來有什麼用?

衛所裡的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難道你還真想指望他們做什麼?

在這方麵,張維賢很明白這些人是怎麼想的,所以他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

“那就這樣吧。”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接下來,朕準備在大明重新劃分幾個軍區,每一個軍區都會設立一個統領衙門,任命一位統領總管軍務。”

對於現在的大明,根本就冇有必要弄那麼多的軍隊。以大明現在的軍事實力,根本不擔心有人打到這裡來,所以軍區製度可以提出來了。

在朱由校的規劃裡麵,東北軍區必須要存在。除了東北軍區之外,還有西北軍區,一南一北;還有一個首都軍區。

三個軍區將九邊防線徹底劃分東、西、中三個方向,歸三家管。另外,南京設立一個南京軍區,統管江淮、江南、湖廣一帶。

除此之外,山東要有一個軍區,廣州要有一個軍區。這兩個軍區不光是為了陸軍,還有皇家水師。

然後便是西南軍區,統管雲南、貴州、四川一帶。

看了一眼身後的魏朝,朱由校說道:“掛起來。”

“是,陛下。”魏朝連忙答應了一聲,在後麵將一副偌大的地圖掛了起來。

上麵已經把朱由校說的軍區劃分好了。

這一次,朱由校要做的不光是衛所製改革,還有就是軍政分離。

地方的文官不再參與軍隊的管理,所有的軍隊全部由參謀處統一管理,所有的事情全都交給參謀處統一提交,最後彙報到自己這裡來。

各地方的軍隊也不得騷擾地方,設立專門的軍事法庭,實行軍法。

把軍法和民法分開,這些東西朱由校都準備在這幾年全部改革完畢,下幾年的大力氣徹徹底底的梳理完畢。

等到這些事做完,大明的軍政就冇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了。

“這幾個軍區,你們都看看。”朱由校看著眾人說道:“回去之後把每個軍區需要多少人馬編製做一個計劃書,大概要花費多少銀子也都弄一個預算。所有的兵員全都是募兵,大明從此以後不再有衛所。”

“衛所的所有土地全都收回來,重新分給那些不再當兵的士卒、分給那些軍戶,讓他們能夠得到田地之後安心種地。”

所有人都震驚的看著皇帝。

你之前的那些想法,我們都能理解。可是這所有的都改成募兵,這得多少錢?朝廷有這麼多錢嗎?

這也是他們最擔心的事情,不過他們卻冇有開口問。因為錢又不歸他們管,參謀處不管這些。

先出錢的是戶部,即便是反對,也讓他們戶部去和陛下說。自己這些人根本就冇必要。

做計劃、做預算,去執行,這是自己這些人該做的事。

張維賢站起身子恭敬的說道:“陛下放心,臣等回去就弄。”

幾個軍區招募的人馬肯定是不一樣的,比如像山東軍區和廣東軍區,肯定相對來說會少一些,畢竟是為了水師做準備的地方;東北那邊的人馬數量上不需要太多,但是裝備一定要足夠精準;西北也是如此。

反倒是首都軍區這邊,設不設立都可以,掛一個編製。畢竟這裡有皇家親軍,真有這個軍區也很可能會成為皇家親軍的預備役。

西南軍區那邊肯定人馬要多一點,而且裝備也要精良一些。那邊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還要麵對著東南亞的各個國家,說不定將來打仗的時候還會用上他們。

要知道,大明在雲南還有一個黔國公。改革或許會有點阻力,最大的阻力可能就是黔國公了。畢竟在雲南那片地方,黔國公都已經快做成王爺了。

不過朱由校也不在意,因為朱由校相信他們會聽話的。如果不聽話,弄死好了。

參謀處這邊的人知道這是大勢,短時間內雖然做不成,但是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很多人的麵容都很嚴肅,開始琢磨著該從裡麵撈點什麼好處。

畢竟這次的事情看起來好處就非常多。比如這些軍區的總管,這個官位了不得啊。

皇家親君的那兩個總管都是什麼人,他們心裡很清楚。這對勳貴來說誘惑太大了,這可是一個掌管軍隊的機會,而且還是位居高位、手握實權。

冇有人不心動,冇有人不想要,他們甚至都想著外放了。

參謀處的權力也非常重,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地位。

“行了,你們回去好好商量一下,儘快拿出一份報告來。”朱由校看著幾人直接說道。

參謀處的反應讓朱由校有些詫異。

現在參謀部越來越像後世的軍機處。軍機處與內閣很大的不同,就是他們隻負責聽旨。說起來是為了商議軍機成立的,但實際上他們冇有任何資格質疑皇帝的決定,冇這個權利。

參謀處這些人現在乾的這些事也差不多,朱由校怎麼吩咐他們怎麼做。

眾人回去之後,訊息也就放了出去。

誰都冇有想到,當今皇帝居然會是這樣,也冇有想到當今皇帝會做這樣的事情。

很多人都激動起來了,這是一個機會。

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覺得這次的機會來之不易。

武將想更進一步;文官有人想轉行。畢竟他們擅長的是武事,而且在文官之路上已經走到頭了,想向前不容易。但如果能夠接到這次的職位,那就不一定了,註定要向前一步。

對於這些事情,朱由校都冇管。這根本就避免不了,隻能是聽之任之。

無論到了任何時候,情況都將是如此。

除了這些人之外,各地方衛所的人也開始發慌了。

尤其是地方衛所的那些將領,原本他們是世代承襲,這一次很明顯就要裁撤了。

他們想不慌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