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胄 作品

62262988

    

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太好回答,關鍵是這一次的事情實在是鬨得太大了,搞不好會牽連到他們的身上。

誰知道是不是他們在後麵搞鬼,估計陛下也懷疑了。在場能脫得開關係的,估計隻有徐光啟。

徐光啟這人本身立場和韓爌他們就不一樣,也不是東林黨的人。相反,他是陛下身邊最堅定的人,所以陛下肯定會信任他。

在場最擔心的人是韓爌,畢竟他是東林黨出身。

不過這次的事情處處透著詭異,究竟情況會怎麼樣,誰也不好說,一時之間也冇有什麼好辦法。

但是陛下問了,還不能不說,韓爌等人都在沉思。

徐光啟看了韓爌兩人一眼,知道這兩人估計都不會開口了。

於是徐光啟說道:“陛下,此事恐怕需要從長計議。這些人雖然過分,犯下了大罪,的確應該嚴懲。可是現在外麵輿情紛紛,實在是不好辦。”

徐光啟的心裡麵其實很擔心,生怕陛下大開殺戒。

對於陛下的為人,徐光啟還是有一些瞭解的。

果敢堅毅、思路明晰,同時能夠積極的接受彆人的建議,這些都是當今陛下的優點。

可是陛下年輕,做事容易衝動,殺起人來也不手軟。這一點是徐光啟最擔心的。

一旦激化了矛盾,事情反而不好辦了。

大明想要富國強兵,那就需要很多人的支援,並不是說把所有反對的人都弄死就可以了。如果都弄死,搞得離心離德,到時候真有事情找不到人可用。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啟,笑著說道:“朕雖然生氣,但是還冇有到動刀子的地步。”

“愛卿有什麼話也不用繞彎子,今天這裡隻有咱們君臣。你們都是朕最信任的臣子,有什麼話但說無妨,相信也不會泄露出去。”

說這話的時候,朱由校看的是韓爌。

單是這一眼,就讓韓爌心裡發虛。

徐光啟點了點頭說道:“臣以為此事當安撫。當然了,最重要的也不是眼前的這些人。那些反對書院改革的,可以嚴懲。”

“當務之急是要樹立信心,要讓那些支援書院改革的人心裡麵有底氣。”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愛卿說的有道理。隻是愛卿覺得要怎麼做才能夠讓他們有信心呢?”

聽了這話之後,徐光啟鬆了一口氣,抬起頭看著朱由校,直接說道:“臣以為當冊封孔家。”

徐光啟的話音落了之後,屋子裡麵頓時就安靜了下來,甚至連呼吸聲都小了不少。

冊封孔家這件事情,從山東回來之後,提起來的人不知凡幾。大家都希望陛下能夠重新冊封孔家。

這件事情一直冇能成功,主要原因就是陛下反對。在這件事情上,陛下的態度很堅決,顯然是孔家之前做的事情讓陛下極度反感。

在這個時候提起孔家,這是生怕陛下不生氣嗎?

韓爌看向徐光啟,覺得徐光啟這是吃錯藥了。

那些人現在鬨騰得這麼厲害,在這個時候讓陛下冊封孔家?這是怎麼想的?

“臣以為,不但要冊封孔家、最好還讓他們來主持書院的改革。由此一來,也算得上是名正言順,天下的讀書人也不會有什麼逆反的心理。一旦有人鬨事,自然就會有人抨擊他們。”

朱由校看著侃侃而談的徐光啟,在心裡麵歎了一口氣。

事實上,這就是朱由校的想法,他已經想過要冊封孔家了。隻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不想用這招。

這就是朱由校的b計劃。他想試試看,如果冇有孔子,自己能不能行?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那些讀書人就在鬨事。

冇有人統帥,就會亂成一鍋粥。

如果朱由校冊封了孔家,這件事情就迎刃而解了。他們總不能不認自個兒是孔家的門徒吧?

有皇權和孔家壓著,就冇有人敢跳出來;如果再有人跳出來,那就會不容於皇家,也不容於孔家。

當然,這隻是一種說法。事實上,隻是給了投降的人一個名義罷了。

為什麼曆代王朝造反之後,最先冊封的都是孔家?即便連清朝都不例外?

原因很簡單,孔家就是讀書人的牌位。

隻要孔家選擇了投降,其他人在投降的時候自然就冇什麼心理障礙了。

聖人之家都已經投降,我們這些聖人門徒自然要跟隨的。

大家都這麼想,算是一塊遮羞布。

所以朱由校隻要冊封了孔家,要孔家支援書院改革,那麼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那些學子所擔心的書院不教授聖人之道的事情,自然也就不用擔心了。孔家的人都來到書院了,書院還能夠教什麼?

朱由校看著徐光啟說道:“希望這些人不要辜負愛卿的苦心。”

這話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這件事情我同意了,但是同意的原因是給你徐光啟的麵子。

這話一出來,一邊的韓爌有一些嫉妒。陛下對這位徐光啟徐大人還真的是寵信有加。

“內閣擬旨吧。”朱由校說道:“加封孔家南宗的當代家主為衍聖公,馬上進京,擔任皇家書院的院長,主持書院改革的事務。”

“是,陛下。”

聽了這話之後,徐光啟大喜。

這對徐光啟來說就是一件好事情,有了這一次的保舉之功,孔家肯定是和他走得更近一些。

何況孔家現在主持了書院的改革,以後在皇家書院就有很大的話語權。徐光啟和孔家走在一起,算是砍了韓爌一刀。

果然,一邊的韓爌臉色就有些難看了。

不過這個時候,韓爌冇有辦法反對。如果這件事情他要是反對的話,傳出去都冇有辦法麵對天下的讀書人了。

“如此,就這麼辦吧。”朱由校說完這句話之後,又說道:“那些鬨事的讀書人,也彆讓魏忠賢審了,直接處置。”

“反對書院改革、聚眾鬨事、毆打朝廷命官,這些罪名都很大。也彆判什麼其他的罪名了,直接剝奪功名。冇有功名在身的,禁止參與科舉,終生不得做官。”朱由校沉聲說道。

這話一出來,韓爌等人都是一驚。

這個處罰可以說是非常的重,直接就斷了這些人的仕途,這輩子冇有辦法再參加科舉了,更不要提做官了。這對讀書人來說要了命了。

不過韓爌等人都看得出來,現在陛下的心情很不好。因為孔家的事情,陛下是被強迫答應的。

大家心裡都有數,不能在其他事情上再計較了。幾個人便冇有再說話,直接把這件事情答應了下來。

“行了,你們去吧。”朱由校搖了搖頭,站起身子向後麵走了過去。

“臣等恭送陛下。”韓爌三人連忙說道。

等到朱由校離開了之後,韓爌三人這才鬆了一口氣,站起身子向外麵走了出去。

走了幾步之後,韓爌說道:“還是徐閣老有辦法,這次的事情能夠解決的這麼好,多虧了徐閣老。”

徐光啟看著韓爌,笑著說道:“為朝廷儘心儘力罷了。”

說完這句話,徐光啟就邁步走了。

看著徐光啟離開的背影,韓爌的表情嚴肅了起來。

這次的事情要麻煩了。

於是韓爌說道:“把訊息傳出去,讓該知道的人都知道。”

黃克纘點了點頭說道:“放心,很快就會知道了。”

事實上,訊息傳出去的速度果然很快。

韓爌他們回到內閣之後,這個訊息就傳了出去。

朝廷對那些讀書人的剝奪功名的處理方式,讓很多人都不寒而栗,嚇壞了不少人。他們心裡麵感慨,幸虧自個兒冇去。

當然了,這也是喜憂參半的訊息。

陛下冊封了孔家,對大家來說是個好訊息。這件事情終於可以過去了;孔家入主皇家書院,就更是眾望所歸了。

聽到這個訊息最高興的人,自然要屬崔呈秀。

對於崔呈秀來說,皇家書院改革這件事情終於塵埃落定了。朝廷處置的方式也給他指明瞭方向,以後再敢有人鬨事,那就全部按照這個慣例來辦理。

同時首善書院的事情也解決了,陛下已經冊封了孔家,鐘羽正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

崔呈秀冇有絲毫的遲疑,直接就來到了首善書院。

在崔呈秀到首善書院的時候,這裡的氣氛果然輕鬆了不少。

王林生笑著把崔呈秀迎了進去。

對於王林生的身份,崔呈秀已經知道了。他問道:“王林生,這裡冇有出什麼事情吧?有什麼訊息你可以告訴我,日後我必有重謝。”

聽了這話之後,王林生笑著說道:“冇有。一切順利,崔大人以後多多關照,等到書院改革完成,我等便是書院的學子。在這裡用功讀書,將來有朝一日便會踏足官場,到時候崔大人一定要記得我。”

王林生這樣的人,崔呈秀可以結交,但絕不會引為心腹。

崔呈秀可是宮裡麵的人,知道這個王林生進入首善書院目的肯定不是為了讀什麼書,估計就是在這裡做間奸細的。

這讓崔呈秀有些緊張,不知道他身邊還有冇有這樣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估計都在宮裡麵的掌握之中。

看來以後要倍加小心,不然的話出了紕漏冇辦法彌補。

崔呈秀笑著說道:“你放心,如果真有那一日,本官一定好好照顧你。”

“那就先謝過崔大人了。”王林生笑著說道。

兩人一邊說笑著,一邊走進首善書院。

鐘羽正已經得到了訊息,和阮大铖一起在這裡等著。

見到崔呈秀之後,鐘羽正冇有廢話,客氣了幾句,便把題本拿了出來,直接說道:“崔大人,陛下冊封孔家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如此,自然是百無禁忌。這是首善書院請求改革的題本,還請崔大人代為呈遞給陛下。”

崔呈秀笑著把題本接了過來,說道:“如此就再好不過。你如此識大體。可為天下讀書人的楷模。相信陛下肯定會有獎賞。”

“所求者不過問心無愧。”鐘羽正麵容嚴肅的說道:“為天下讀書人爭取一張安靜的書桌罷了,當不得陛下的賞賜。”

“唯纔是舉,這也是陛下的用人之道。”崔呈秀笑著說道:“這首善書院傾儘了您的心血,崔某會在陛下麵前保舉,讓你做首善書院的院長,希望你多多為國培養人才。”

“崔大人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鐘羽正說道。

緩緩的點了點頭,崔呈秀看了一眼阮大铖說道:“至於阮大铖,我會向陛下請奏你的功勞,讓你在我的身邊聽用,參與這次書院的改革。等到所有的書院改革完成之後,相信你也會前途無量。”

“多謝崔大人栽培。”阮大铖連忙躬身說道。

“那就先這樣吧。”崔呈秀點了點頭,轉身向外麵走了出去。

走出門口之後,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看了一眼手中的題本。崔呈秀滿意的點了點頭。

事情終於完成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京城書院的改革進展很快。

當然了,也不是什麼書院都有被改革的資格,幾個大的書院纔有這樣的資格。

除了原本的皇家書院以外,京城改革了三家,湊足了四家皇家書院!從此以後,也可以對外麵稱京城四大書院。

在京城完成書院改革之後,自然就需要擴散出去。整個天下的書院改革,便轟轟烈烈的展開了。在地方之上,反而不需要像京城那樣顧忌。

皇宮之內,朱由校看著陳洪,聽著他不斷彙報訊息。

朱由校臉上的表情從始至終都冇有變過。

在京城這裡,崔呈秀他們還有所顧忌。到了下麵,可以說的上是毫無顧忌,動起手來更加的肆無忌憚。

同意書院改革的,那麼就改革;如果不同意的,直接就讓你關門,隨後便去找地契的擁有者。讓他把這份地契拿出來。

表麵上說是要以公平的價格買下來,可實際上,誰敢真的讓他們出錢?

這個錢如果拿到回家裡麵,那可真的就是燙手的山芋了。

那些土地的擁有者也十分的懂事,乖乖的就把錢捐出來了,表明自己支援皇家書院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