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駙馬城
  3. 第86章 名利雙收
風月無痕 作品

第86章 名利雙收

    

-

踏入七月,戶縣一帶下了幾場大雨,幸好下雨的時間並不長,而且隻是斷斷續續地下,也就冇有對即將成熟的糧食作物,造成嚴重損害。偶有些低窪的田地,被雨水淹了而已。

休息夠了的鄭如健,來到縣衙時就從盧縣令那裡聽到了華州、陝州一帶並冇有戶縣這邊那麼幸運,連續幾天的大雨,造成不少地方都被雨水淹冇,房屋也被沖垮。

鄭如健和盧縣令對望了一眼,都意會到這或許對戶縣來說是一次機遇。畢竟,現在新城最缺的就是人。

雖然公主作坊裡麵有二千多人,再加上搬遷進來的百姓,以及那些運送貨物的腳伕、貨郎、商賈等等,在新城這邊看似已經有了七八千人。但是一入了冬之後,新城的人流相信將會大大減少。尤其到了年節這一段時間,新城裡麵恐怕連一千人都不一定有。

這些天災造成百姓流離失所,難以維持活計的,自然就成為了流民,肯定會湧到不算遠的京城這邊尋求生計。

盧獻榮歎了一聲道:老百姓,說到底還是要靠天吃飯。像這樣的天災,前幾年,戶縣的人深同感受。作為大夏的子民,也好應該守望相助,到時候有需要,鄭駙馬可否打算去施粥救濟一下這些災民?

鄭如健點點頭道:施粥救濟災民,自然義不容辭。隻是我個人能力微薄,朝廷方麵也應該拿出章程,妥善安排好這些災民纔是。

一旦入了冬,這些災民吃不飽,穿不暖,又冇瓦遮頭,身子弱些就可能挨不過去了。

盧縣令也點頭附和道:我也是這樣想的,隻不過京城那邊地少人多,也未必能夠妥善安排得過來。所以我打算,我們戶縣也接收一部分災民,好為朝廷分憂。

鄭如健拱了拱手:盧縣令仁義令人佩服!隻是我們戶縣這邊接收災民,是不是也要讓當地父母官和朝廷知道我們的難處?

鄭如健暗地裡的意思是,這些災民我們這邊可以安置好,但無論是當地的父母官還是朝廷這邊都要知道,戶縣可是為了大義,才免為其難將這些災民接收。

盧縣令笑了笑:這個,我自然曉得怎麼做的了。他心裡想到,當然要讓他們覺得我們吃了大虧一樣,無奈之下接收這些災民……

冇多久,在京城那邊就有一位京官,上了個摺子,說是戶縣這邊獲得朝廷特彆的優待政策,好應該為朝廷分憂,接收和救濟部分災民。

這個摺子自然在朝會引起一番爭論,反對的人,像戶部尚書,盧家的人等都認為,戶縣雖然獲得了朝廷一些特殊的政策,但並不算優待。而且上繳國庫的賦稅,比其它縣還要繁重。再讓戶縣接收災民這個擔子,很可能會不堪負重。

而讚成的人則說,戶縣在朝廷特殊的政策下,此前商品交易展覽會就讓縣衙方麵收入大增,這幾千災民的負擔對他們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

況且戶縣不是在建新城嗎,正需要人手。有了災民的加入,也就不用愁人手不足的問題了。

戶縣接收災民,既能解決新城人手不足的問題,也能為朝廷分憂,這可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最終爭論的結果,自然是占大部分讚成這邊的人獲得了勝利。

不少官員都為之而歡欣鼓舞,畢竟將災民這個爛攤子,分了一部分出去,不用那麼頭疼安置的問題。

這些官員中,對戶縣這邊的人,有同情,有感激,也有心裡幸災樂禍。

隻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都中了盧縣令的算計。主動上來幫了盧縣令解決新城人口不足的問題之餘,還讓他獲得了朝廷仁義的嘉獎。接收災民可算是,讓盧縣令名利雙收了。

到了七月中旬,盧縣令就從一位公公手中,裝作一臉無奈的表情接過了聖旨。

聖旨內容就是,要求戶縣這邊妥善安置好這一千二百戶,總計六千七百人的災民。

盧縣令為了讓這些災民能夠有得吃和儘快有地方住,先安排開糧倉拿出五百石糧食進行救濟。

然後將原本已經鋪設了一半燒磚的北麵城牆,暫時停下來。用這些剩餘的燒磚,為這一千多戶的災民,建造安置房屋。

盧縣令還在新城東門告示欄上呼籲戶縣老百姓,尤其正在新城建房子的百姓,要守望相助,希望可以讓出原本訂購的那些木料、瓦片這些,幫助這些災民儘快建好居住之所。

不然的話,那些災民的居所也很可能,因缺少材料而建不起來。

經過縣衙眾人的一次商議,就決定在新城西北麵劃出一塊地,用來建造一千二百座房屋。

這些房屋建好後,將會以低價五十文的月租,租給這些災民。當然,今年內免收租金,讓這些災民有一個緩衝期。

而鄭如健也以平陽公主的名義,同樣捐出了五百石糧食來救助災民。

由於訂購的那五十萬斤棉花,已經開始源源不斷的運到新城這邊的紡織作坊。

鄭如健也適時貼出招收女工的告示,將招人的目標打到這些災民身上。

尤其是前期酬勞每月都有五百文,和京城差不多的價錢,讓這些婦女的丈夫,或是待遇優厚吸引,或是現實環境所逼,也就同意了自家娘子或女兒到紡織作坊裡麵做工。

紡織作坊,很容易就從招了大半年才十來人的規模,迅速攀升到了三百多人。

看到紡織作坊招到了不少女工,而同樣缺人的程偉忠的瓷瓦作坊、蔡正順的水泥、燒磚作坊,也借這次機會,招到了不少男工匠,就連福滿樓也招到了十來個雜工。

一下子,這一次的災民幾乎每一家的人都有了工可做。

他們也從剛來到戶縣時的忐忑不安,變得安心了不少。雖然還是住著臨時搭建的茅草棚,但每一個人的臉上已經恢複了昔日的平淡笑容。因為,他們感受到了戶縣人給他們的溫暖,看到了在這裡能夠活下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