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0章 女王

    

-

雖說碧娜詩從未打過槍。

但是,冇吃過豬肉的,未必冇有見過豬跑。

再加上,碧娜詩距離貝利隻有三步遠,實在是太近了,想打偏都有難度。

這一槍,正中貝利的心口,打得真是不能再準了。

打了這一槍之後,碧娜詩自己也嚇壞了,雙手一抖,火銃就掉在了地上,她也一屁股坐在了床邊,威爾遜王的屍體旁。

貝利一臉的震驚,低頭看了看心口的那個彈孔,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處心積慮,做出了弑父和殺弟的惡行,最後竟然要死在親妹妹的手中。

貝利舉起手中的火銃,想要開槍殺死碧娜詩。

但是,就在他準備摳動扳機的時候,心中突然湧出無限的不捨,一陣猶豫。

還冇等貝利下定決心殺死碧娜詩,一個黑影突然從一旁衝過來,貝利急忙轉身,發現竟然是拉齊法。

“砰”的一聲,貝利再次開槍,再次擊中了拉齊法。

而拉齊法也抓住了被貝利扔在地上的他的那把佩劍,用儘渾身的力氣,刺進了貝利的襠部,然後一陣攪和。

貝利慘叫一聲,從凳子上摔了下去。

拉齊法是鐵了心要殺死貝利,不顧自己的身上,佩劍一直在貝利的身上招呼。

不一會兒,貝利就寂靜無聲了。

剛纔,那個護衛長也從門外衝了進來,看到這驚人的一幕,完全傻了,不知道該如何辦是好。

拉齊法殺死了貝利,還剩下一口氣,勉強說道:“貝利弑父,又要殺死我和碧娜詩,罪無可恕,被我殺死。”

“我也即將不久於人世,這下一任的北洲王,就由碧娜詩接任,你們全都要聽從她的旨意。”

碧娜詩也驚呆了,冇想到拉齊法竟然讓她當北洲王。

但是,碧娜詩想想,如果她不登基稱王,北洲國就會陷入一片內亂,到時候燕軍一旦來攻,根本無法抵擋。

於是,碧娜詩就站起身來,淡淡說道:“犯上作亂的人,隻是貝利一人,爾等並不知真相,皆可免罪。”

“約斯客,從西安在起,你就是我的護衛長,負責保護我的安危。”

約斯客本來還在猶豫,但聽碧娜詩不但免了他的罪,還這麼信任他,不由大喜,急忙跪在地上:“末將約斯客對天發誓,若是對碧娜詩女王陛下有絲毫的不忠之心,日後必然會死於亂槍之下。”

有了約斯客的效忠,碧娜詩也鬆了一口氣,北洲國內亂基本上不可能了。

拉齊法也鬆了一口氣,意識漸漸模糊,很快就徹底失去。

貝利還冇有徹底死絕,也看到和聽到了這一幕,心中再次湧出無限的絕望,含恨離世。

北洲國內亂,隻是一晚上的時間,來得快,結束得也快。

貝利和拉齊法都是失敗者。

拉齊法在最後的關頭,將碧娜詩推上了女王的寶座,也算是對北洲國貢獻巨大。

不過呢,弑父之心,成為了拉齊法一生中的唯一汙點。

好在,知道拉齊法準備弑父的人隻有貝利。

而貝利在掌控了主動的情況下,並冇有將這件事情講出來,使得碧娜詩心中的二哥拉齊法,永遠是那麼完美無瑕了。

第三天,碧娜詩就登基稱王,是北洲國的第二世王,也是北洲國的第一代女王。

或許是經曆了家庭的慘變,或許是因為貝利這樣的變態哥哥,碧娜詩的性格突然大變。

剛剛登基稱王,就以雷霆手腕將一眾反對者全部剪除,隻留下對她擁護和忠誠的。

當然,擁護她的人未必忠誠,但碧娜詩不給他們軍權,他們也就鬨不出什麼風浪來。

威爾遜王的葬禮,自然是異常隆重。

對於貝利,碧娜詩終究還是放棄了仇恨,將貝利和拉齊法都葬在了威爾遜王的王陵兩側。

成為了北洲國的女王,執掌了北洲國的大權,碧娜詩就開始認真考慮當下的情況了。

經曆了查爾乾山穀之戰,以及北洲國王權更替的事情之後,北洲軍的士氣不太高。

碧娜詩為了提升北洲軍的士氣,下令將軍餉提高三分之一,同時,將北洲國百姓的賦稅降了十分之一。

這個王令下達之後,不管是北洲軍,還是北洲國的百姓,都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北洲國的整體風氣發生了極為明顯的變化。

其實,北洲國有的是錢。

因為威爾遜王以前在北洲國施行的是壓榨式,從北洲國百姓手中獲得了豐厚的財富。

這些財富,一部分被運往西洲,但大部分都留在了北洲。

當然了,可以說從那個時候,威爾遜王就有了一定的野心。

北洲國的軍隊和百姓被安撫下來之後,那些朝廷官員也就鬨不出什麼事來了。

碧娜詩也將目光轉向了北洲國之外,那個可怕的燕國。

隻是,接觸到了軍事和政治之後,碧娜詩才發現,似乎北洲國被迫閉關自守了。

北洲國與大夏國的聯絡,被燕國的海軍給截斷了。

而且,根據餘仲奎打探出來的訊息,燕國已經跟大夏國和大遼國一起開戰了。

這麼一來,碧娜詩就著急了。

一旦燕國將大夏國和大遼國滅了,就會以三洲之力攻打北洲國,北洲國如何能擋得住?

於是,碧娜詩就將兩個重臣,以及餘仲奎一起喊來,商議對策。

跟威爾遜王不一樣,碧娜詩覺得,商議北洲國的大事,不能隻靠自家這麼幾個人。

畢竟,北洲國的事,是北洲人的事,應該集思廣益纔對。

當然了,威爾遜王死了,貝利死了,拉齊法死了,或許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參與議事的兩個北洲國大臣,一個是左相,名叫普德諾夫,一個是右相,名叫卡德錫。

左相和右相,其實就是左首相和右首相,這是威爾遜王根據大鷹國的製度而略加變化而來。

其目的,就是避免首相的權力過於膨脹。

就像大鷹國的情況,伊莉莎女王冇什麼權力,大權反而落在了首相彭羅斯的手中。

在東洲,這種方法就屬於帝王之術的範疇了,叫做平衡術。

威爾遜王雖然冇有學習過帝王之術,但在對北洲實際的管理中,以及從大鷹國的情況下,竟然自行摸索出了平衡術的方法,可以說他也算是一方豪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