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商小說
  2. 澳洲崛起錄
  3. 第496章 軍事研究投入
瘋藝炯龍 作品

第496章 軍事研究投入

    

-

第496章

軍事研究投入

要說一戰之後的軍事科技的研究,一定離不開其中一項的重要技術,那就是雷達。

雖然最開始英國人研發雷達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天空中德國人的飛機,但不可否認,雷達隨著科技的發展,已經變成了軍事武器中最重要的一環。

阿瑟對於雷達技術的研究十分重視,早在幾年前就讓特斯拉成立了雷達研究室,並且撥款200萬澳元讓特斯拉儘情研究。

雷達的研究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就提出了利用多普勒效應的多普勒式雷達。

在這之後,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又推導出可以計算電磁波特性的公式。

截止到目前為止,各國在雷達方麵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無線電波,電動鏡,真空三極管等研究,無一不是人類在雷達研究方麵的裡程碑,也代表著各國在軍事領域科研的進度。

如果阿瑟記得冇錯的話,第一台使用雷達應該是在二戰前誕生的,準確的來說應該是1935年。

目前距離第一台實用雷達的誕生還有16年的時間,特斯拉還擁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雷達,甚至趕在羅伯特·沃特森·瓦特發明第一台實用雷達之前,實現彎道超車。

畢竟200萬澳元的研究資金絕對不少,如果省著一點用的話,甚至足夠特斯拉研究到雷達誕生了。

之所以要花費如此大的代價去研究雷達,是因為雷達對於接下來軍事科技的提升十分重要,這不僅僅關乎到最基礎的飛機坦克,同樣也關乎到更加先進的火箭和導彈。

和雷達一樣,澳大拉西亞的導彈研究也早已經立項。由前俄國專家,現在的澳大拉西亞火箭研究總負責人齊奧爾科夫斯基負責。

火箭研究不僅可以讓澳大拉西亞在航天航空方麵邁出一大步,同樣也可以將其軍事化,讓澳大拉西亞成為第一個擁有導彈的國家。

導彈絕對是後世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其殺傷力,有效殺傷距離和威懾力,絕對都是所有常規武器中最高的之一。

如果再搭配上核彈頭,可以覆蓋全球的洲際導彈,將會是澳大拉西亞手中的最大底牌,也是製裁一些道德敗壞的國家的利劍。

當然,除了這些需要很長時間研究的底牌武器之外,阿瑟對於常規武器的研究也從來冇有停止,並且研究的力度也很大。

首先是一戰後期才亮相的坦克,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

一戰時期的坦克普遍可靠性不高,哪怕是澳大拉西亞精心研究的坦克也是這樣。

英國坦克的趴窩率高達八成以上,再加上一些意外,能夠投入作戰的坦克數量甚至不足一成。

澳大拉西亞的坦克雖然好一點,但趴窩率仍然高達六成,可作戰的坦克數量基本不足三成(第一代坦克數據)。

這樣的數據顯然是不可行的,雖然第二代坦克也就是T-14坦克並冇有實際性的投入戰鬥,但模擬戰場的趴窩率也高達30%以上。

T-14A重型坦克的趴窩率甚至高達40%,畢竟它有一副巨大的身軀和堅實的鋼甲。

雖然趴窩率相較於第一代坦克已經有明顯的降低,但3到4成的爬窩率仍然處於不合格的狀態,至少要降低到兩成以下,甚至一成以下,才能滿足二戰前後的戰爭需要。

因此,第三代坦克研究的主要方向,重點就是阿瑟非常關注的趴窩率,也就是故障率。

一戰中第一代坦克的實際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能夠給敵人創造大量的傷亡,同時自身因為戰爭的傷亡並不高。

德**隊基本拿第一代坦克冇有任何辦法,能夠打敗第一代坦克的就隻有趴窩率。

而相較於第一代坦克有著不小的提升的第二代坦克,在戰爭中的威懾力也註定比第一代坦克強大。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第二代坦克在火力方麵已經完全不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但可靠程度還有很大的缺陷。

接下來第三代坦克的主要研究方向,除了儘可能降低趴窩率,提高穩定性之外,還有就是加強坦克的防護,畢竟二戰的武器都強大了許多,德國甚至還研發出了導彈,能夠製裁坦克的武器也越來越多。

隨著各種反坦克火炮的出現,坦克的防護能力也必須越來越強。

這不僅是對駕駛坦克的士兵們的保護,同樣也是對一場戰役勝利的保護。

坦克被曝光以後,就冇有必要利用皇家農用機械廠來進行隱藏了。

阿瑟大手一揮,直接將皇家農用機械廠的坦克業務分離開來,單獨成立坦剋製造廠,隸屬於皇家軍工廠,專門負責坦克的研發和製造。

因為坦剋製造廠全麵繼承了皇家農用機械廠的坦克業務,因此坦剋製造廠的生產速度還是很快的,每年能夠生產至少200輛坦克,平均每三天能夠生產兩輛坦克。

單獨成立坦剋製造廠之後,坦克的建造速度還能繼續加快。畢竟之前皇家農用機械廠除了建造坦克之外,還負責農用機械,特彆是拖拉機的建造。

再加上坦克必須要保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限製了坦克的建造速度。

新的坦剋製造廠預計能夠在五年之內將坦克的建造速度提高到年500輛左右,十年內將坦克的建造速度提高到年1500輛左右,已經能夠基本滿足澳大拉西亞軍隊的要求。

畢竟以澳大拉西亞目前的狀況來看,海軍的重要性是高於陸軍的,陸軍的規模也會因為人口而遭到很大的限製。

如果阿瑟冇錯的話,二戰時期各國建造坦克的速度都很快。

以工業而出名的德國,在各種條件的限製之下,坦克的建造速度最高也超過了月700輛。

而當時工業已經有很大進步的俄國,月生產坦克數量最高突破了2000輛,足以見得各國對於坦克的重視,以及在戰爭時期,各國對於軍事方麵的投入力度有多大。

不過對於現在的澳大拉西亞來說,相較於坦克的生產速度,坦克的質量纔是最關鍵的問題。

畢竟陸軍總規模也就那麼多,總不能人手一輛坦克吧。澳大拉西亞的坦克規模註定不會太大,畢竟是一個島嶼國家,海洋纔是澳大拉西亞最應該重視的,也是本土的真正防線。

就算彆的國家陸軍再厲害,隻要海軍不能碾壓澳大拉西亞,也仍然不會對澳大拉西亞的本土造成威脅。

澳大拉西亞通過完善的島嶼防禦鏈,完全可以憑藉著少量的海軍戰勝大量的敵人。

-